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找准孵化路径 打造高效平台
——兰州市政协聚焦科技创新孵化工作建言献策
2024年07月29日
字数:2,456
版次:02

通讯员 陈熙强 谯喜龙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一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看有多少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更要看有多少创新成果孵化落地、有多少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兰州市政协将“兰州科技创新孵化平台运营情况”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由主要领导带领政协委员和有关专家,走访全市具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与孵化平台、科技企业、行业部门等深度交流,聚焦打造高效孵化平台和构建创新平台体系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找准存在问题短板,精准提出对策建议,为全市科技创新孵化平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力量。
  

紧扣“关键点”让孵化平台提质增效

  7月10日,为期5天的第三十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圆满落幕。作为甘肃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中国西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投资贸易节会,第三十届兰洽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甘肃,投向这片充满广阔发展前景的投资热土。据统计,本届兰洽会期间共签约合同项目1325个、总金额6039.55亿元。
  “此次兰洽会签约了百源基因微生物培养基地和质谱试剂生产车间建设项目,项目建在兰州高新区,也就是把我们这些年的科研成果在兰州进行转化。”市政协委员、兰州百源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团结说,项目建成以后,能够把企业在微生物领域的产品做大做强。作为一家兰州土生土长的专精特新企业,百源基因有了这个项目支撑,争取以后能够成为“小巨人”企业。
  车团结委员表示,质谱试剂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不仅填补了微生物质谱领域省内空白,也填补了西部的空白。企业以后将围绕专精特新方向,把微生物检测产业做大做强,通过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为推进科技创新孵化落地,兰州市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化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面向全市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和企业对接,实现成果就地应用和共享。
  “如果把产业比作大树,科技创新就像根脉,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茁壮。”与孵化平台、科技企业、行业部门反复交流研讨后,市政协委员牛铮超认为,应该聚焦兰州市重点产业,把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要突出重点产业,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等特色优势领域,支持领军企业、科研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创新平台贴近优势产业开展协同攻关,全力创新研发一批优势产业硬核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是‘种子’,要长成产业‘大树’,需要在孵化、转化上下真功夫、实功夫。”市政协委员王玉贵认为,要聚焦产业链条覆盖,引导创新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融合产业,强化科技创新的本地化支撑与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积累资源,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布局争创一批国家、省级创新平台,争取尽快实现产业链条的创新平台全覆盖。 
  市政协委员沈加耀认为,应该着力培育高水平孵化机构,依托企业、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投资机构等细分产业领域建设专业孵化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测试、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实现服务提档升级,切实扶持硬科技创业。支持孵化器高水平发展,培育一批能够深度对接产业、有可持续发展运营模式的孵化器,打造创新孵化服务品牌。
  

打好“创新牌”让科技成果孵化落地

  近日,在交通运输部开展的道路工程高边坡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实用技术征集工作中,甘肃省的四项技术成功入选,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其中,就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董建华教授团队开发的黄土地区公路边坡灾后快速评估和快速治理新技术。
  紧盯国家重大需求科技攻关,董建华教授团队近年来研发的复杂环境和特殊地层条件地下工程建造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条下穿黄河的兰州轨道交通、兰州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沙湾隧道、秦裕隧道等80余项地下工程中;边坡工程灾害防控理论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于拉林铁路和青藏铁路区间段冻土滑坡等200余项工程中,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形势,开发适应甘肃地质特点的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董建华表示,接下来将在深入研究的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兰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以科技创新助力强省会行动。
  近年来,兰州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兰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与发展规划》《兰州市贯彻落实“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支持高校院所、科创企业、孵化平台等转化科技成果,促进科研人员投身创新创业,激励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孵化一项创新成果也好、一个科创企业也好,既需要牵线搭桥的‘红娘’,更离不开辛勤培育的‘园丁’。越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企业,越是具有成长性的科研项目,也就越需要服务供给的‘精准滴灌’。”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市政协委员罗浩宁实地走访了多家孵化平台,围绕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如何打造特色孵化品牌,推进孵化项目招引提速?罗浩宁委员认为,要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功能作用和科研力量,通过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科技成果路演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从小试走向中试,从“书架”走上“货架”,将沉睡专利唤醒实施转化运用,发挥专业孵化平台作用,打造科技强、产业强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市政协委员姜海峰认为,要不断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推动更多高科技项目在兰州孵化。通过举办创新节、创新创业大赛、训练营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招引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创新项目、企业、人才和机构,集聚优质入孵企业参与,推动一批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落户,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我市集聚,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