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苏区精神与南梁精神的契合性探究
2024年03月22日
字数:4,833
版次:03

陈安 黄敬荣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精神谱系,其中就包括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领导创建苏区的斗争实践中凝聚而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南梁精神是党带领广大军民在陕甘边区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南梁精神为苏区精神的孕育形成做出了贡献,既是苏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有独具特色的内涵。本文拟从时代背景、精神内涵和新时代价值等方面切入,对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契合性进行探究。
  一、孕育形成的时代背景契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何一种革命精神的产生都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植根于一定的环境和革命实践。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都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的。因此,两者孕育形成的时代背景相契合。
  (一)孕育形成的内生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初心
  革命精神源于革命实践,革命实践的发展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即使革命遭受失败仍然坚持真理、坚持进行不屈斗争,这是推动革命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内生动力。
  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是对井冈山斗争及之前革命斗争的延续。井冈山斗争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多省“会剿”后,中国共产党人进而转战赣南、闽西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但探索改造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建立了十多块苏区,苏区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正是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初心不改,才使得中央苏区成为全国各大苏区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大最重要的一个”。
  陕甘苏区的建立和发展,同样源于共产党人坚持依靠真理探索革命道路。在党的领导下,陕甘共产党人广泛开展兵运工作,发动武装起义,举起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旗帜,接着创建南梁游击队、陕甘红军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面对强敌的军事“围剿”,革命斗争虽遭遇多次挫折,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动摇革命初心和信心,没有停止对革命真理和道路的探索。最终,在陕甘边苏区基础上形成的陕甘苏区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
  (二)孕育形成的外在条件:有利的革命形势
  有利的革命形势,即军阀混战使得苏区周边的国民党统治势力相对薄弱,既是中央苏区和陕甘苏区形成的有利条件,又是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外在条件。
  利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的有利形势,赣西南、闽西各级党组织确立正确方针,不断巩固和发展苏区。“二七会议”后,土地革命运动在赣南、闽西迅速开展,广大群众被广泛动员起来支援革命。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随后,利用国民党军队之间派系林立、明争暗斗、“各自打着如意算盘”的有利时机,红一方面军广泛发动群众和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央苏区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初始执政的伟大探索与尝试,其他苏区革命遥相呼应,在这一过程中,伟大的苏区精神应运而生。
  同样,陕甘共产党人利用有利的革命形势,在远离陕、甘、宁三省国民党政府统治中心地区,利用其统治力量薄弱、地方地主武装力量弱小的条件,进行革命斗争和创建苏区的尝试,建立了红军、游击队、赤卫军三位一体的革命力量,与全国各大苏区共同形成星火燎原之势。1934年2月,陕甘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扩大游击区。1935年粉碎敌人第二次军事“围剿”后,陕甘边和陕北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陕甘苏区,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梁精神和苏区精神伴随着革命斗争和创建苏区逐渐形成。
  (三)孕育形成的天然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中央苏区和陕甘苏区得以建立的天然条件,也是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孕育形成的天然条件。
  以赣西南、闽西苏区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地跨赣闽湘粤四省边界,赣江水系贯穿赣西南,汀江水系贯穿闽西。闽西的长汀县城与赣江水系的瑞金县城仅一山之隔。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利用多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和山地地形复杂的自然条件,在赣西南、闵西苏区深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土地革命运动。陕甘苏区的中心南梁地处陕甘边界,是“一脚踏三县”的“三不管”地带,山大沟深、森林茂密、人口稀少,被称为“梢林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是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所以,中央苏区和陕甘苏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处于远离大城市的偏远山区,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地形复杂、地势险要,能为保存革命力量提供天然条件;多省交界地带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能为革命斗争争取更多回旋的余地。因此,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既为两地革命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为两种精神的形成创造了天然条件,艰苦环境中的斗争还丰富了两种精神的内涵。
  二、精神内涵的契合性:南梁精神充分体现了苏区精神的内涵
  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都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广大军民创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根据地革命斗争的艰苦性、苏维埃运动的复杂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性,都在实践中极大地丰富了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内涵,都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和高贵品格。因此,它们在丰富内涵上有着契合性。
  (一)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真实写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批共产党人辗转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等地,穿越重重封锁、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中央苏区投身革命;广大军民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战争和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的斗争,并为之付出巨大牺牲,甚至献出宝贵生命;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广大红军指战员始终抱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踏上漫漫长征路;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广大党员、苏维埃干部、群众和红军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支撑下,浴血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被留下的瞿秋白、何叔衡、刘伯坚等人更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陕甘苏区的广大军民同样为了实现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目标,毅然进行革命斗争,以不畏牺牲、不怕挫折的精神发起七十多次革命起义,虽然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初心不改。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拥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不畏牺牲、奉献自我,铸就了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基本底色。
  (二)都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集中体现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最初以城市为中心,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经验,探索符合实际的革命道路,从以城市为中心逐渐转向农村包围城市。在中央苏区的创建、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还实事求是地通过调查研究,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在陕甘苏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革命实践结合,开创根据地建设新局面;形成依托人民开展根据地建设的方针,将农民运动与根据地建设相结合;形成兵运工作、“狡兔三窟”式斗争策略与统一战线相结合的武装斗争;立足根据地实际,因地制宜制定灵活土地政策。陕甘苏区革命道路的探索也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中所形成的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性与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型党的事业能够最终取得成功,得益于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时期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真正践行了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既关心群众生活,又注意工作方法,从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倾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使中央苏区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展,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始终坚持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成了群众路线最早的倡导者、践行者,真正让千百万革命的群众成了革命最坚实的拥护者,群众路线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陕甘苏区的开创和发展,同样离不开群众路线。陕甘苏区的开辟和建立,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陕甘苏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土地政策,使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真心实意的支持者;陕甘苏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更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援,他们愿意为了革命参军参战、奉献一切。正是坚持和践行了群众路线,中央苏区和陕甘苏区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为这一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鱼水情深”的光辉典范,也丰富了两种革命精神“一心为民”的内涵,深化了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解。
  三、时代价值的契合性:历久弥新
  作为中国革命精神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都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为党员干部谋事创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理想信念之“钙”
  理想信念是干事创业之“魂”,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精神内核都是坚守信念。正是有了坚定的信念,面对挫折、“围剿”,苏区革命反而蓬勃发展,苏区政权日益巩固发展,全国十几块苏区成就星火燎原之势;陕甘苏区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革命斗争,革命后期以“硕果仅存”成为革命的火种。这一时期,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先驱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而献身。坚定理想信念也就成为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内核,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和精神高地。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要坚守精神高地、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够抵制诱惑、经受考验,防止因缺乏理想信念之“钙”而得“软骨病”。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苏区人民之所以愿意倾其所有支援革命、不畏牺牲参军参战,就因为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群众路线,始终秉持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干实事的初心。一心为民的群众路线和理念,构筑了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的基石,也是两种精神的现实落脚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更需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这样,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推进。
  (三)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争创一流的业绩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在中央苏区、陕甘边苏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进行调查研究,使得两大苏区在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中能够从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在求真务实的调查研究后,争创一流,开创工作新局面,这也成为两种精神的精髓要义所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需要应对和处理的问题更加繁杂,只有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标准要求,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这也是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法宝。
  总之,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孕育于伟大的苏区革命实践,南梁精神既是苏区精神的一部分,又独具特色,两者在产生的时空背景上具有契合性,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初心成为两大精神产生的内生动力,有利的革命形势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则成为两大精神孕育的重要条件。在精神内涵上两者更是具有相通性,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新时代,两者仍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坚定信念、一心为民、求真务实等精神要义都是新时代开辟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不竭动力。除上述论及的契合性探究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层面和视角对苏区精神和南梁精神进行比较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智力支持。(陈安系江西省赣州市中央苏区研究中心苏区精神研究所主任、所长;黄敬荣系江西省瑞金干部学院教师)
  (原文刊登于《人文甘肃》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