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国家油气安全的长庆答卷
2024年01月23日
字数:3,405
版次:20
杨阳 杨名 康一麟
长庆油田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让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开发科研攻关全链条。
长庆油田持续加大天然气保供力度,推动天然气新区快速增储上产,全力保障下游用户用气需求。
朔风凛冽,呵气成霜,进入数九寒冬的鄂尔多斯盆地却是一片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繁忙生产景象。2023年,长庆油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稳中求进的奋斗姿态圆满完成全年油气生产任务,油气产量当量较去年增长105万吨,连续4年保持6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连续12年保持国内油气生产领先地位,高质量发展局面持续向好。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是国际上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创业初期,长庆石油人以“三个石头一口锅、三顶帐篷一个窝”的创业斗志,创造了“跑步上陇东”、唱“压裂歌”、吃“压裂饭”等一系列英雄壮举,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贡献了长庆力量 。随着勘探开发及科技攻关力度的不断加大,长庆油田在磨砺中沉淀,于时间中蜕变,逐步成长为保障国家油气安全的“压舱石”。但体量增大的同时,也伴随着发展难度的增加。2023年,长庆油田从追求规模速度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科学统筹质与量的关系,做强做优资源勘探、油气开发、新能源三大主业,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努力实现“大强壮美长”协调统一,向建设世界一流大油气田迈出了坚实步伐。
勘探先行夯实高质量发展家底
2023年12月1日,甘肃陇东油区室外气温低至-20℃,洪德地区的钻探技术人员却个个欢欣鼓舞,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自2021年6月开始,长庆油田便依靠地质理论创新和黄土塬三维地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在洪德地区勘探寻找构造性油藏,经过两年勘探攻坚,23口探井在这一区域终获高产工业油流,其中3口井日产油超过百吨。这意味着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断层复杂区域石油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开辟了石油勘探开发新领域。资源储量是油气保供的基础,更是油田发展的底气来源和信心所在。没有储量接替,一切将无从谈起。近年来,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长庆油田面临着部署空间日益收窄,后备接替领域不足的尴尬境地,这制约着勘探的良性循环和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长庆油田大力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新视角审视资源潜力,以新思路找准突破方向,持续将非常规、盆地深层、新类型作为寻找突破发现的重要领域,突出向源、向深、向新勘探,推进勘探评价开发一体化运行,迅速扩大油气发现面积,降低勘探开发成本,缩短勘探开发周期,推动资源向产量的快速转化。2023年风险勘探开辟两个源内油气大场面、规模勘探发现两个大型油气田、精细勘探形成两个亿吨级增储建产区、高效勘探快速落实两个优质储量目标,油田资源接续能力“电量满格”,量、质、效均创历史新高。
技术驱动打造稳油增气新局面
2023年12月24日,随着当年最后一口气井压裂现场主压车轰鸣声停止,长庆气田全年压裂工作全面收官。“我们打的是水平井,吃的是压裂饭。技术创新融入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让‘三低’油气藏持续爆发能量。”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相关技术人员感叹道。油气生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化,资源品质持续变差、油气田不可抗拒的自然递减等因素制约着油田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长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形成了快速获取油气资源的原创性地质理论,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加速资源向储量、产量转化,低渗透、超低渗透勘探开发核心科技世界领先,页岩油、致密气创造了多项工程和开发指标的国内纪录,有力支撑了长庆油气产量稳中有升,引领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全面形成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大科研”格局和创新体系。2023年,长庆油田首口铝土岩水平井获得高产工业气流,首口氮气泡沫压裂水平井试气成功,页岩油卡脖子技术持续突破,产量占国内页岩油总产量五分之三以上。
与此同时,长庆油田持续攻关非常规资源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等关键技术,坚持重建产向建产稳产并重转变,重构良性开发秩序,着力打好油气田稳产“阵地战”,加速可采储量转化,积累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以庆阳、青石峁气田为代表的深层致密气田,针对气藏埋藏深、厚度薄、断裂发育等特征,创新形成了以水平井开发、优快钻井、高强度改造等为核心的效益开发技术,推动天然气新区快速增储上产。眼下,数万石油员工奋战高原荒漠,数万油气井安全稳定生产,以每日原油6.9万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的产量,全力保障下游用户用油用气需求。
管理创新标定质效双提新方位
“14时25分,一名施工人员距离吊装物较近,请立即停止吊装作业,撤离到安全区域。”2023年12月20日,对讲机传来神木天然气处理厂安全员杨涛的指令,一双特殊的“眼睛”正静静盯着生产现场每一台设备和施工作业每一个环节。这是神木天然气处理厂“安眼工程”项目——作业现场监控模块的实际运用,也是长庆油田安全管理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规模效益开发模式的持续创新,离不开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生产方式、建设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为了走出一条质量更高、结构更优、动力更足、效益更好的低成本之路,长庆油田主动求变,建立了归核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数字化转型、一体
化集成的“四化”油公司模式,稳准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理顺勘探开发、油气销售、新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产储运销实现一体化,成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
基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革新,长庆油田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把大漠深处、梁峁之间的油气水井、站库、集输管线等生产要素集中于鼠标控制,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加速向新型工业化转型。以位于陇东庆城的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平台——华H100为例,部署水平井31口,地面占地30亩,地下实际开采储层辐射面积超4万亩,动用储量高达1000多万吨,年产量约15万吨,相当于原来一个中型采油作业区的水平。特别是2023年,长庆油田在页岩油领域创新试点智能群控无人机巡检,在及时发现隐患、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运行效率,员工日常功图巡检时间由原来2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效率提升数十倍。目前,长庆油田已累计建成无人(少人)值守站2000余座,覆盖率超90%,管理单元压缩40%以上。
清洁低碳厚植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走进陇东油区西二联合站,远远望去,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在站库空地,与生产设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一幅崭新的“绿色画卷”映入眼帘。“今年8月份,我们站上实现了光伏发电项目从零到一的突破,油区环境得到了有效净化。”西二联合站站长王思懿介绍道。实现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共识。长庆油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打造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体系,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的发展新路,让绿色成为鄂尔多斯盆地最亮眼的底色。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长庆油田主动肩负时代使命,将天然气、新能源作为能源转型的“优质粮”,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形成了以光、热、CCUS为主体的绿色产业布局,努力当好低碳转型“排头兵”。2023年,
长庆油田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达14.73万千瓦、年风光发电量突破1.8亿千瓦时,油田能耗总量和强度实现“两连降”;苏里格300万千瓦风光气储氢项目、庆阳50万千瓦风光一体化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三批新能源大基地清单,油田参与的宁夏300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顺利开工。同时,积极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与兰州市顺利签订1000万平米地热开发合作框架协议,为油田地热开发奠定基础。满载“风、光、氢、热”的绿色能源正汇聚成长庆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秉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长庆油田制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建成清洁文明井场8000余个,形成了林缘区、水源区、农缘区、库缘区等8种生态保护模式。先后在陕北、陇东区域启动绿色矿山、水源区保护、陇东碳汇林、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创建安塞、西峰油田等8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建成“中国石油长庆林”“长庆碳汇林”等10多处大型绿色屏障,油区绿化面积达95%,仅甘肃陇东油区碳汇林面积达80多万亩。
2023年,长庆油田与陇东华池县共同启动“国家级页岩油低碳智能化示范基地碳汇林”项目建设,落地实施长庆页岩油首个碳汇林项目,建设一片、绿化一片、成林一片,累计栽植树木5.2万株,绿化面积500亩。陇东页岩油绿色开发成为新时代黄土高原现代工业文明的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