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 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年01月23日
字数:2,933
版次:11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2023年,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落实落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自然资源支撑。
  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抗震救灾。全力打好抗震救灾攻坚战,累计投入技术人员300余人,携带无人机等装备,围绕震中50公里范围开展地灾隐患排查和应急测绘保障,累计排查地灾隐患点1078处,发现加剧在册隐患点63处、新增隐患点64处,逐点完善防治措施。赶制灾区地形图273幅、影像对比图58幅、搭建地震三维场景,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保障。印发《关于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聚焦国土空间规划、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用地、土地供应、增减挂钩政策、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砂石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七项支持措施,为灾后重建提供自然资源保障。
  构建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省级和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上下贯通、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已经建立。建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制定《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行动方案》《关于支持强省会行动工作方案》。部署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起草《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风貌管理的指导意见》。优化村庄布局,持续推行驻镇村责任规划师制度,应编尽编村庄规划6750个。
  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项目建设。报请省政府印发《关于公布全省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出台《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促进招商引资项目尽快落地的若干措施》,提出10条支持措施。采取“国家配置+基础指标+存量用地增减挂钩”折算方式,统筹全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全面保障各类特别是重大项目用地,办结196个省列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审批建设用地22.86万亩,供应国有建设用 地31.76万亩,实现土地出让价款209.26亿元。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3.18万亩、3.12万亩,处置率40.08%、48.36%,完成自然资源部下达的年度处置任务。与浙江、广东两省交易增减挂钩跨省域调剂指标1.48万亩,资金44.4亿元。
  加快资源开发,支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省政府与中国地调局签订《加强甘肃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重点成矿带、战略性和优势矿产,安排省级地勘项目160个。召开全省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举办首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两院院士、知名企业建言献策,完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思路。公开出让矿业权88宗,成交价18.6亿元。跟踪做好出让矿业权手续办理等后续工作,推动投资建设,力促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印发《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等3项制度,健全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新建绿色矿山19个。
  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中央与省、省与市州党委政府签订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统筹推进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与审计指出问题整改,着力解决“占而不补、补而不实”等问题。严格执行“两平衡一冻结”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全部挂钩落实占补平衡。实行年度“进出平衡”,有计划、分步骤地恢复耕地,确保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减少。省级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耕地保护项目6个,建设规模2.4万亩。核实入库新增耕地3.33万亩。承担国家统筹补充耕地任务8641亩,省内交易耕地指标2.21万亩。2022年全国耕地保护试考核综合评分全国第6。
  科学修复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制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实施方案》,提出16项具体落实措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指导甘南州加快推进山水工程建设,累计开工建设子项目301个,修复治理面积168万亩,完成工程进度83.5%。甘肃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入选国家示范工程。省级安排生态修复项目14个。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内662宗矿业权退出,累计退出655宗。积极配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及时准确提供资料,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督导方案,指导相关地区做好线索核查、问题整改工作。
  践行宗旨意识,造福人民群众。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搬迁入住40354户,超计划完成年度4万户搬迁任务。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安排项目90个。新建专业监测点10个、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点1200个。完成33个重点乡镇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舟曲县立节镇北山滑坡治理工程竣工,完成省级验收。渭源县“7·18”东坪社滑坡避险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全年发生地质灾害8起,未造成人员伤亡。全力化解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总体登记率92.67%,实现既定目标,转为常态化办理。15.89万套新建商品房实现“交房即交证”。与18家银行签订协议,推行“带押过户”。
  强力推进整改,维护良好秩序。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问题专项整治试点,巩固打击“洗硐”盗采金矿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报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自然资源领域问题整改“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聚焦2022年以前自然资源督察、生态环保督察、审计等反馈的2352个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已整改2129个。修订《甘肃省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办法》,印发《甘肃省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等,规范行政行为。
  深化改革试点,优化营商环境。稳慎推进9个县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374.3万套农房宅基地完成登记颁证。完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任务。积极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若干措施》。省市县三级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数据资源“应汇尽汇”,自然资源审批事项实现全程一网办理。建设项目未压覆重要矿产审查由1个月减至现时办结,企业办理“登记财产”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
  强化基础工作,助力事业发展。制定《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基础支撑能力全面赋能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建成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完善“带图审批”,健全自然资源监管决策、调查监测评价、“互联网+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6个县区建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4个重大科技项目入选自然资源部部省合作试点项目清单,1个科技创新团队、8名科技创新人才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名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分别入选国家级和部级科普基地。完成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
  加强党的建设,打造过硬队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工作专班,有机融合推进,推动走深走实。制定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完成17项重点调研课题,应用调研成果推动解决了一批遗留问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研讨交流21次,基层党组织开展学习1690余次。年轻干部学习研究小组常态化开展研讨交流43次,运用“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扛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严的基调、实行严的措施、营造严的氛围,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