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小镇 随记
□ 马超和
2024年01月03日
字数:1,237
版次:04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镇上,八九个村子散布在其间。小镇是真的小啊,即便是在最热闹的时期,小镇总人口满打满算也就一万。
  小镇虽然有个古朴的名字——蔡旗,但却称不上古镇。这里没有遗存气势恢宏的古代建筑,也没有流传太多曲折离奇的历史掌故。这样的小镇在中华大地上数不胜数,在外人看来,一点都不吸睛,但在小镇生活的人眼里,小镇却有着别样的意义,“谁不说咱家乡好”,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
  十多年前,我在镇上工作。农业收入是乡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那时节,最显眼的是一栋二层小楼,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店铺零零散散,一个加油站,三个农资经销点,两个手机店,两个菜店,六个商店,三个理发店,三个摩托车修理铺子,四个小饭馆,两个面皮摊儿。此为三县交界之地,临近有几个规模大、人气旺的镇子,货品丰富,所以,乡人如需采办什么,但凡时间允许,都去了那里。我隔三差五或采购生活用品,或购买菜蔬水果,或维修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故而跟他们相互认识,经常听到他们有感于生意不易的喟叹。
  光阴流逝,镇区已不是当年模样。主街南北走向,约摸三四百米长。街道很宽,两边是小二层建筑,都用作商铺。街角摆放着一副象棋,一些居住在附近的老人是那里的常客。过路的,如果没有紧急的事儿,就将电动车停在路边,跑过去凑凑热闹。顾客稀少时,临近店铺的经营者也会加入战团。
  很久以来,小镇都是远近闻名的出厨子的地儿,很多人家的手艺都是父传子承,凭借厨艺立命安身。那些没有奔到城市发展的,就近谋个营生,首选的便是在集镇上开个饭馆。这里的每一家小店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拿手菜。我最喜欢吃这里的鸡肉垫饼子。白吉饼切作三角状小块,用油炸一下,捞出沥干,待到鸡肉熟了,将炸好的饼块放进去,饼块儿充分吸纳了汤汁,很好吃。到了小镇周边,无论是因公,还是因私,只要条件允许,我宁可多忍耐会儿肚腹的抗议、多走几步路,也要到小镇上吃饭。每次去,我都要叮嘱店家:鸡肉嘛,可以适当少放些,饼子嘛,尽可能多点。片刻,菜品端上桌,大家都瞄准了饼块。一番饕餮,鸡肉块或许会剩下,但饼块绝对没有剩余。
  紧邻镇区的村子种植韭黄,因为品相不错、香味独特,且形成了一定规模,从而打出了品牌。茎如白玉、叶似黄金的韭黄是馈赠亲友的首选。韭黄炒鸡蛋的鸡蛋,则是名副其实的土鸡蛋,韭黄也是绿色无公害的,两相碰撞,家乡味儿爆棚。对于食物,很多时候,眼睛或许会被表象迷惑,但味蕾定然会做出绝对正确的选择。
  镇区距离石羊河河道不足一公里。刮东风时,仿佛能感受到浓重的水汽。
  小镇上的人,即便不是亲戚,也有丝丝缕缕的联系。相熟的人在街道上不期而遇。忙时,握手,寒暄几句离去;如果没啥紧要事儿,就站在街角说上半天话。我不用凑上前去也知道他们谈话的大概内容:互致问候之后,首要的话题是儿女的就学(业)情况,其次是地里的收成。我并非能掐会算,只是因为我曾生活在他们中间,我了解他们的心思。
  岁月更替间,小镇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新陈代谢,我不能与它朝夕相对,不能将它的点滴变化尽收于眼底。我怀恋的是它在我记忆中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