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凌浮鄙俗,刚直不阿
2023年11月06日
字数:1,900
版次:04
程应峰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大凡与诗有些缘分的人,都熟悉这首诗,这就是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写这首诗时,刘长卿正陷入人生困境,被贬为睦州司马。这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他独自外出,孑然而行。于太阳下山时分,落入视野的,是远处的一抹苍山,和近处一爿简陋的“白屋”——被雪覆盖的茅草房。他走近“白屋”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只好开言借宿。是夜,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和衣而卧的诗人听着外面风雪交加的声音并没有入睡。忽地,乡野的寂静被几声犬吠声打破,只听柴门开启,有人高兴地出门迎接。原来,这家主人于寒夜顶风冒雪回来了。正是这山居荒寒之处的温馨一幕,让诗人心生暖意,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使用生僻字,清新脱俗,简练朴实,真诚深刻,感人至深,读来令人拍案叫绝,堪为经典之作。全诗以一个落魄之人风雪夜的见闻,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把贫苦人家的艰辛生活通过有声有色的场景再现出来,可谓淋漓尽致。这首五言绝句,以它的不同凡响,被纳为我国全日制学校现行教材篇目。
作为诗人的刘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情刚直,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中兴间气集》曾说:“长卿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
因为性格使然,刘长卿的一生命运多蹇,坎坎坷坷。他少居嵩山读书,直到年过不惑才得以登进士第,但时过不久安史之乱便爆发了。翌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监察御史赴苏州下属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人诬陷郎铛入狱,幸得遇大赦获释。获释后被贬为潘州南巴尉,期间因工作能力强,代理过海盐令一职。公元761年秋,他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的江南经历过刘展之乱,繁华富庶的吴郡一派破败萧条之景。
一晃近十年,他才被唐代宗启用。自公元770年以后,他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在鄂岳转运留后任上,因为难以改变的刚直个性,不肯同流合污,他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被贬为睦州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公元781年,即唐德宗上位后二年,刘长卿受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公元784年至785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从公元709年到791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其诗,调雅畅,主情景,甚能炼饰,最得骚人之兴;其自赋,伤而不怨,足以发挥风雅。因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曾对人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佑、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每题诗不言姓,但书“长卿”。在他看来,作为诗人的刘长卿,天底下没有不知道他的姓名的人。
他的五言诗也好,七言诗也罢,感伤身世,作命运之叹的不在少数。如《贬睦州祖庸见赠》:“青春衣绣共称宜,白首垂丝恨不遗。江上几回今夜月,镜中无复少年时。生还北阙谁相引,老向南邦众所悲。岁岁任他芳草绿,长沙未有定归期。”这首诗,是刘长卿第二次遭贬谪,在赴睦州司马前,贺兰御侍为他设宴饯行,他到达贬所后对贺兰御侍的有心回赠。乍一看,这首诗诗情悲凉,细琢磨,却有着积极入世的思想。在刘长卿心里,就算年纪一大把,也不愿余生只去养老,还是想能有所作为。正是抱着对命运抗争,对国运的忧虑之心,他这首诗才有如此沉郁浑厚的格调。
再如《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吊古伤今,意境深远,苍凉深邃,引人沉思。这首诗,通过古台破败,草木凋落,秋景萧瑟,寒磬空林等描写,融入了诗人对古今、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与悲叹。可谓文笔简淡,情景交融,堪称“五言长城”之上乘之作。
更有《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蒙冤被贬途经长沙贾谊故居时,借悼念与自己同病相怜的贾谊,感怀怀才不遇。好在,刘长卿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虽然感叹自己的遭遇,却也心知是自己处世太过刚直,而被屡遭贬谪,若要怨,也只能怨自己。
《麓堂诗话》曾这样评说刘长卿的诗:“凄婉清切,尽羁人怨士之思,盖其情性固然,非但以迁谪故,譬之琴有商调,自成一格。”由此看来,刘长卿的诗情和性情原本是浑然一体的。
才华,是闪烁在人生夜色中至明的光亮。只是无论哪个时代,一个人的才华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总是埋没了也就埋没了,历史不会发出一声叹息,时光之水也绝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人的才华而改变它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