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蛄入画
2023年09月27日
字数:1,400
版次:03
路来森
路灯下,受到灯光的吸引,总会有一些飞虫,不期而至,它们在灯光下飞舞,在地面上爬行,搅作一团,热热闹闹,形成一个独特的飞虫世界。如飞蛾、蚱蜢、蟋蟀等,
而其中之一种,就是蝼蛄。
蝼蛄,现在许多人也许并不认识了,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们。但在农村,在田野,蝼蛄却是一种常见虫,而且,还是一种“地行虫”。
蝼蛄,属直翅目蟋蟀科,其外貌,也确然似蟋蟀。但其形体,远比蟋蟀大、长,即使是最大的蟋蟀,也不及一只成虫蝼蛄形体的三分之一。它有着大大的脑袋,脑袋上有一双滚凸的眼睛,四条长腿,布满短细的绒毛;两只坚硬的螯钳,可供其掘土前行;肚腹,长而圆,滚肥,极具肉质感;翅膀短短,决定了它能飞行,却飞得不远,飞得不高。其色彩,多呈降红色,或者灰黑色。
蝼蛄,是学名。它还有许多好听的俗名,如:地蝲蛄、天蝼、土狗、蝲蝲蛄(拉拉蛄)等。各副其性,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蝼蛄某一方面的生活特性。
土狗,真是既像其形,又呈其性。爬行的蝼蛄,确然似一只伏地而行的狗,躬身前行,溜溜的,溜溜的。重要的是,蝼蛄属“地行虫”,白天,大部分时间,它是隐藏在泥土中的,且能在泥土中穿土而行。蝼蛄,有着鼹鼠的特性,只是,鼹鼠能在地面较深的土层中穿行,而蝼蛄,却只能穿行在地皮表层
小时候,于田野玩耍,看到地面,有隆起且裂纹的一小溜隆土,就知道一定有蝼蛄存在了。于是,顺着隆土寻觅,很快就能找到正在掘土而行的蝼蛄了。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通常是蝼蛄正在掘土前行,我们用手指猛地一戳隆土,蝼蛄即会戛然而止。过了一段时间,也许,蝼蛄认为危险已经解除,于是,复又掘土前行了。浅薄的土,在其身后隆起、微裂,极具美感。此时,若然猛地将泥土挖起,一只肥肥的蝼蛄,就裸然而出了。
暴露地面的蝼蛄,并不立即跑开,而是静静地趴在那儿,是在观察,还是受到强光的照射,惊呆、懵懂了?不得而知。于是,就成为了小孩子手中的玩物,玩够了,则带回家,犒赏自家的鸡。
地蝲蛄、蝲蝲蛄,应该是以其声而名之的。蝼蛄会叫,能发出“啦啦啦……”的声响,特别是在晚上,许多蝼蛄一起叫响,其声音还是蛮惊人的。它的声音,无高低音之分,只是一种平直的声音,但拉得很长,很长,很长……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叫声,颇似蝉音,却没有蝉音那般的高昂、嘹亮。它的叫声,是低沉的,甚至是喑哑的,汉朝佚名有诗曰:“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确然是有此等情味的。不过,月朗星稀的夜晚,于田间倾听此种蝼蛄的叫声,倒也不俗,仿佛月辉清浅的铺洒,有一种流水潺湲的美感。
夜泱泱,蝼蛄的叫声,水漫似月辉。
蝼蛄,具有强烈的趋光性,特别是雄性虫——飞蛾扑火,蝼蛄扑光。
因之,除却冬日,凡有灯光处,即有扑光的蝼蛄飞来。蝼蛄,能飞能爬,但由于翅膀短小,总也飞不高,常常是乍然飞起,即会啪嗒一声落地。
蝼蛄与蟾蜍,是一对欢喜冤家。有蝼蛄的地方,似乎总会有蟾蜍。蝼蛄在灯光下飞行,一只蟾蜍,就守候在下面;蝼蛄啪嗒落下,蟾蜍舌头一伸,一只蝼蛄就被卷进了蟾蜍的口中,成为了蟾蜍的美食——此等场面,很有戏剧感。
草虫,可入画,但画蝼蛄的画家不多,而白石老人,是其一。
白石老人,画有多幅蝼蛄图,都是与植物相搭配。如《葫芦草虫》图、《藕和蝼蛄》图等。白石老人画蝼蛄,色正,见得出老人对生活的观察力;蝼蛄,大多伏地,仿佛若有思。白石老人画虫,是工笔兼写意,所以,除了形似之外,还有“象外之意”,意趣更加丰富、饱满。
蝼蛄,得以进入白石老人的画中,真乃蝼蛄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