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奇珍—神姿英发凤首壶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956
版次:12
凤首壶是带有浓厚异域风格的三彩器。细长颈,扁圆腹,矮圈足,花蒂形柄,口颈衔接处饰凤首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基本形态特征。目前国内考古发现集中分布于河南、陕西和甘肃。1972年12月,唐三彩凤首壶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新兴镇杨家庄村。该壶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甘
肃省博物馆。
唐三彩凤首壶,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神姿英发,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壶体上色彩纷呈,由浓到淡层次分明,尽显雍容华贵,再配以绚丽多姿的光泽,可称得上“明灿华丽珠翠色”。整壶形体庄重,落落大方。此壶应属于酒器。
凤鸟是我国古代艺术重要的表现题材。自商周以来,青铜器、玉器上已出现大量凤鸟装饰。唐三彩凤首壶的凤首造型以写实风格为主,凤鸟怒目圆瞪,多数口含宝珠,神情肃穆。唐代陶瓷凤首壶的出现,其器形之灵感源于粟特式银带把壶。唐代陶瓷凤首壶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壶盖为拱状凤头形,盖合后与壶口吻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凤首,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另一种则是在壶口与壶颈的衔接处塑一立体凤首,是一种装饰构件。凤首壶形态虽限制了凤首造型及其表现手法多样性的体现,但三彩凤首壶丰富的色彩层次弥补了凤首造型缺少变化的不足,给予了它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力。
唐三彩凤首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造型、色彩、线条乃至塑造手段都在显示一种内在的精神,即彰显了“隐中见秀、形神兼备、虚实皆存、气韵俱佳”的晋唐之风,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唐三彩凤首壶,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及其所蕴含的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龙柄凤首壶”和西安出土的“壶腹堆塑神风纹凤首壶”相互媲美,同为我国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陶器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唐三彩凤首壶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也有着特殊意义。甘谷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代的“丝绸之路”中段经过这里,唐朝时期,其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凤首壶自公元6世纪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在之后的金银、陶瓷等工艺品中多有体现,其原初的造型意蕴也多有改动,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或更晚。因此,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不但可以佐证当时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繁荣景象,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与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为研究唐代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是东西方艺术交汇融合的见证。
肃省博物馆。
唐三彩凤首壶,口颈相交处作一凤首,凤眼圆睁,神姿英发,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壶体上色彩纷呈,由浓到淡层次分明,尽显雍容华贵,再配以绚丽多姿的光泽,可称得上“明灿华丽珠翠色”。整壶形体庄重,落落大方。此壶应属于酒器。
凤鸟是我国古代艺术重要的表现题材。自商周以来,青铜器、玉器上已出现大量凤鸟装饰。唐三彩凤首壶的凤首造型以写实风格为主,凤鸟怒目圆瞪,多数口含宝珠,神情肃穆。唐代陶瓷凤首壶的出现,其器形之灵感源于粟特式银带把壶。唐代陶瓷凤首壶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壶盖为拱状凤头形,盖合后与壶口吻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凤首,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另一种则是在壶口与壶颈的衔接处塑一立体凤首,是一种装饰构件。凤首壶形态虽限制了凤首造型及其表现手法多样性的体现,但三彩凤首壶丰富的色彩层次弥补了凤首造型缺少变化的不足,给予了它更为丰富的视觉表现力。
唐三彩凤首壶,真正的价值在于其造型、色彩、线条乃至塑造手段都在显示一种内在的精神,即彰显了“隐中见秀、形神兼备、虚实皆存、气韵俱佳”的晋唐之风,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唐三彩凤首壶,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及其所蕴含的超乎寻常的艺术想象力,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釉龙柄凤首壶”和西安出土的“壶腹堆塑神风纹凤首壶”相互媲美,同为我国目前出土的唐三彩陶器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唐三彩凤首壶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也有着特殊意义。甘谷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代的“丝绸之路”中段经过这里,唐朝时期,其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凤首壶自公元6世纪前后沿丝绸之路传入内地,在之后的金银、陶瓷等工艺品中多有体现,其原初的造型意蕴也多有改动,一直持续到公元12世纪或更晚。因此,唐三彩凤首壶的出土,不但可以佐证当时古“丝绸之路”经济贸易的繁荣景象,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与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为研究唐代经济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是东西方艺术交汇融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