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动心 以心感物: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1,004
版次:08
一、敦煌文化同特色:“通”“交”“融”
“通”: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敦煌壁画,千灯互照,光光交彻,通往世界。
“交”:因“通”而交,交往交流,文明互鉴,相互成就,相互促进,互为条件。
“融”:因“通”“交”而融,交往交流交融,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以中国特色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增添选择。
二、人心相通:以物动心、以心感物
感物心动是人类共性,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有效方法。“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礼记·乐记》)(声音的发出,都是从心中产生的。而人的心理活动,是由于受到外物的感触。有感于外物的变动,就表现为声音。声音相互配合,就产生变化;变化形成一定的规律,就称之为音律;不同的音律和并在一起形成歌曲,再配上干戚和羽旄,就叫做“乐”。)
“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正如所有民族并没有共同的文字,所有的民族也没有相同的口语。但是语言只是内心经验的符号,内心经验自身,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相同的,而且由这种内心经验所表现的类似的对象也是相同的。”(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解释篇”,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9页)
三、费孝通:行行重行行
我们不应以虚无主义的态度看过去,要真正懂得中国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研究可以生长出新东西来的旧事物,甚至要用旧形式来发展新事物,最终使旧的转化为新的。只有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建设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四、敦煌文化的精髓:兼和通全
兼和通全:“何以辨物之高卑?必有明确之准衡。品值之大衡曰兼,曰和,曰通,曰全。合多为一谓之兼,既多且一谓之和,以一摄多谓之通,以一备多谓之全。兼和通全四者,其指实一,直所从言之异尔。兼和通全,亦即富有日新而一以贯之。”(张岱年全集,第三集,“品德论”(《天人五论之四》),第203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五、敦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古代典范
敦煌文化充满活态势能,形气神交融一体,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元素,可以垂范后人,以守正创新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