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以文化融通筑牢“一带一路”根基
靳方华 天津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2023年09月11日
字数:3,221
版次:04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作为自己的使命,面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洞察历史发展大势,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越来越广泛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引领人类世界走向新的光明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有力促进了沿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交流等。同时,“一带一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连接四大文明、五大宗教和九大语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文化交融壮举,肇启了人类文明融通进步的新时代。回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展望“一带一路”建设新未来,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文明的高度,进一步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人文精神,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进一步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力量。
  一、文化精神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内涵
  人类文明形态在其演进过程中,不论其社会历史形态多么错综复杂,不论历史上的事件多么特殊和具有偶然性,透过历史外层的表象,可以看到其发生、发展、变化都会受到反映历史必然性的文化价值精神的支配。古老的丝绸之路加强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的对话和中世纪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文化圈的交流。沿线国家在平等互尊、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中共享发展,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文化交流融通,书写了人类历史共同发展的壮丽篇章。人事代谢、时代更替,而丝路文化价值精神永存,日久弥新。“一带一路”倡议源于古丝绸之路,强调“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核心理念,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和丝路精神一脉相承,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根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跨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度契合的文化精神,“一带一路”建设是引领人类社会回应百年之变、走向美好未来的文明之路。
  二、文化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途径
  文化融通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主旋律。如何看待文化融通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是两种历史观的区别所在。“冲突论”的代表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在“世界历史”形成发展中,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实现着不同文明的融合和不同文化的融通,不断创新了“世界文化”和文明新样态。可以简称为“融合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揭示,指明了新时代文明融合、文化融通的必然趋势和根本方向。文化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途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五通”主要内容,明确强调:“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无论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还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民心相通、文化融通都是更根本、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
  三、以文化融通筑牢“一带一路”根基
  “一带一路”建设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遇到一些障碍,归结起来有一条重要启示,就是必须坚持文化同行、文化先行,以文化融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深厚、持久的动力。
  (一)胸怀“两个大局”,倡导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的二十大用六个“必须坚持”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立场观点方法,明确“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强调“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今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首次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再次表达了坚持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定立场态度,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明确提出了文明传承和创新、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途径,也为以文化融通筑牢“一带一路”根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文化力量。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赋予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文化精神和文化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凝炼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强调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我们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融通世界、服务人类。
  (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大力推进文化融通。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明确的原则,文化融通也必须深入贯彻这一原则。“一带一路”建议的宗旨在于造福各国人民,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唯物史观和根本立场,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文化融通,得到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友好往来,持续增进民心相通,为推进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历史的发展、社会的繁荣、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和引领。”文化融通只有多元同进、久久为功,方能深厚有力,功在久久。要坚持开放包容、互学共进的态度,增强文化融通、民心相通的意识和能力;要建立多层次机制,搭建更多平台,开辟更多渠道,促进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合作;要推动教育合作,促进语言文字、知识文化、传统文化、科技文化等相知相通;要推进媒体合作,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推动学术交流、文明对话,推进知识界、智库机构共研共识共谋;要创新开展文化、体育、卫生等大众活动领域的合作方式,促进更大范围、更多民众参与、体验文化交流;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文化产业合作,联合推出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要加强各国议会、政党和民间组织往来,推动妇女、青年等群众交流,形成多层面文化融通的新局面。总之,要加强文化融通,筑牢民心基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呈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新样态,引领人类文明走向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