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担当文化传承创新使命 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在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2023年09月08日
字数:4,672
版次:01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 马小洁
(2023年9月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齐聚敦煌,在这座东西文明交流交融、历史文化悠久厚重的古丝路重镇,参加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共同探讨文化交流合作与传承创新。天时地利人和,意义深远重大。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兰州大学向出席本次论坛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兰大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深刻论述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担负什么样的文化使命、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时代课题。大学作为文化重地、人才高地和育人基地,是创造、涵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理应肩负起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整体推动,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作出应有贡献。
  有效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争做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5000年来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融合与创新的新机遇新挑战,需要我们高校立足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坚持“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提升人们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文化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富强奠定精神基础。我们要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要在坚持“第二个结合”中解放思想,掌握历史主动,在“结合”创造的文化空间中,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作为一所具有114年办学历史的百年名校,兰州大学秉承“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赓续服务国家经略西北的学术传统,深入挖掘区域禀赋资源,在历史文化资源和政策优势中构建兰大风格的学术话语体系,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人,勇担文化使命,默默躬耕学术,以高水平学术研究传承文化,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涵育新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突出贡献。历史学家赵俪生、顾颉刚、齐陈骏,民俗学家柯杨,哲学家刘文英等大师先贤都曾执教于兰州大学,留下了许多文化传承的传世经典,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中使中华优秀文化薪火相传、弦歌不断。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为滋养,立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文化需求,结合地域特色、研究优势和独特的大学文化,推动各学科各方向持续弘扬引领社会文化的优势,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兰大智慧。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五个突出特征,科学揭示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离不开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文化人才。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阵地,我们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一直以来,兰州大学始终保持着重视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拥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础,也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开设人文班,设置了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等强基班,成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16所共建院校之一,着力培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与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等单位共建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与甘肃简牍博物馆共同开办“兰山论简”读简班,申报获批西北“花儿”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持之以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教育教学。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书育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涵养、科技素养,厚植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紧紧围绕两个“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既培养具有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源源不断地保证“基本面”;更要有组织有目标的培养文化领域基础拔尖创新人才,立足长远“塑栋梁”。
  深耕细作人文科研创新,担当文化传承发展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加强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发掘出来、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让其所蕴含的当代价值、世界意义发挥出来、展现出来。要充分发扬高校的学者优势、科研优势,组建大平台、大团队,设立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一大批兰大学人在敦煌学、丝绸之路研究、西北民族社会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深耕细作、奋力开拓,研究成果可圈可点。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将敦煌学做强做大,为国争光”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省政协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深化拓展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近期出版了七卷本《敦煌通史》。我们围绕西北民族关系、西北地区民族文化和丝绸之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研究,为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积极开展学术探索、学理阐释和实践转化。我们新成立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开展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文化基因、黄河文化故事研究,已成为黄河文化传承的学术研究高地。我们依托地学、生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开展交叉学科研究,聚焦东西方文化和人群交流历史、丝路文明演化等史前文明中的相关国际前沿问题,开展文明探源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成果。今后,我们将持续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集中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深入发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努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保护西部文化遗产赓续西部文脉,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撑,进一步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家学者的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努力以持之以恒的文化创新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精神上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引领推动优秀文化国际传播,彰显中华文明独特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当前国际传播的效果、目标,更要注重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进步和迭代之快让人应接不暇,信息传播速度正以指数倍增长,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重塑国际舆论格局。一方面,人工智能、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触动和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网络安全、网络舆情、多元社会思潮、国际传播等方面的风险挑战叠加交织、愈加严峻。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国家传播战略,创新国际传播信息形态是我们亟需回答的时代课题。我们要主动转变观念,以互联网思维引领创新发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提高全媒体传播能力,全方位打造信息传播新业态、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切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快、更活、更新。
  2015年,兰州大学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秉承“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为传播中华文化,加强同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开放办学,通过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积极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设,搭建世界科学文化交流阵地,积极向世界阐释、推介中华优秀文化,增进中外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包容和理解,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千载丝路,悠悠敦煌!文化交流与合作论坛自2018年第三届敦煌文博会开始,至今已举办3次,本次论坛由甘肃省政协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将对进一步凝聚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共识、提升敦煌文博会内涵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文化新使命,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神圣使命。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密切合作关系,集中智慧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共同助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衷心希望,大家能够不断拓展研究内涵,共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努力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衷心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指导兰大的建设发展,经常到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工作传经送宝、建言献策,帮助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