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从这里唱遍全国
2023年05月15日
字数:1,892
版次:Z0315_Print
□ 潘生林
激情澎湃谱心曲
1964年年初,时任新疆军区伊犁军区政治部文化干事的李之金,到阿拉马力边防站蹲点。在蹲点的日子里,阿拉马力边防站官兵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乐观向上,无怨无悔,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不惧严酷自然环境,不顾生活条件差,扎根哨卡的精神,使他为之感动。蹲点的日子里,他和边防战士同吃、同住,一起巡逻,站岗放哨。亲身体验战士们在重峦叠嶂中顶风冒雪巡逻、站哨的艰辛,记录战士们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战胜供给匮乏、精神生活单调、圆满完成建卡戍边任务的一言一行,体会战士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卡为家的爱国情怀释放的高昂斗志,细心观察战士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他仔细阅读土坯营舍墙上书写的标语、口号,以及黑板报、墙报、《宣传简报》的内容,将所见、所闻、战士的所思、所做,及朴实语言,一一记在自己随身带的一个小本子上。一次他看到土坯营舍门口的黑板报上有一首小诗: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最艰苦,哪里去安家。过了几天,又一期黑板报办成。1963年入伍的高中生张化民一手排版书写,红色粉笔描粗的大标题: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大标题下加了一段话:听党话,铸魂励志;学毛著,入脑入心;听党话,见行动。看身边人和事,看得见,摸得住;学身边人目标明确,有榜样,进步快。整块黑板报分三个板块,具体表扬了三个好人好事:高生绿夜读毛著;刘治民、郭仁杰狼口护羊;万秀峰下夜哨劈山修拉水马车道。
李之金认真看了这期黑板报,把大标题背了几遍,深刻意识到这期板报标题的分量,这句话的政治含义。“毛主席的战士”是强烈的时代特征,“最听党的话”是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的灵魂。他还常常参加班会,听到战士们常说:“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祖国要我守边卡,石头缝里把根扎”。有一次,他和几位战士一起交谈聊天。当时,寒风凌冽,月光映照雪山,映照哨影。谈到艰苦的卫国戍边生活时,这几名战士都纯朴地表达了:“战士就是火烧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到那里去安家。”李之金听了,激动不已,再看这几个战士,粗壮的手,长满硬茧,裂口处还贴着胶布,会心一笑,干裂的嘴唇渗出殷殷血珠。李之金一股热血涌上心头,整夜难眠,他打心眼里发誓,一定要写一首讴歌边防战士听党话、忠诚戍边的歌曲。
有一天晚餐,战士们换哨、巡逻、施工归来,高歌一曲《打靶归来》:“日落西山红霞飞······愉快地歌声满天飞······”进入饭堂,每人两个馒头,一份洋芋片,一份野菜。战士们吃得香甜有味。他看着战士们各个紫赯脸,双双粗壮厚实的手,握筷子也不灵便,啃馒头时唇裂渗血染在馒头上,他不由得眼圈湿了。抬头掩泪,墙上的墙报专栏又跃入眼帘。他嚼着野菜,来到墙报专栏前,凝视良久。贴在墙壁上的墙报专栏,全是战士们写的学习心得,具体生动,最耀眼的是贴在专栏中间的几首小诗。
《红柳性格》:“贫瘠旱算啥?酷暑严寒咋?根深身百倍,坚韧渡年华”。《沙枣铁骨》:“银叶金花玉品格,恋天涯满坡滩壑;十里风香沙果硕,粗皮铁骨啸冰歌。”《山岩志坚》:“巍巍褐褐盘,雨打骨铮铮。本是山峦脊,戎装铁血城。”
这三首小诗表达的寓意深刻,尽显扎根边防,爱卡如家,用铁血筑长城的坚强意志。
李之金将小诗抄在自己随身带的小本子里。反复默念,感慨万端。从这桩桩、件件的体验和所见、所闻中,深深激发了他的写作灵感,战士们那情感饱满的语言使他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强烈欲望,走路、睡觉,脑海里尽是战士们站岗放哨,跋山涉水巡逻的潇洒英姿。他反反复复酝酿,那掷地有声的话语,犹如泉涌,叩击心弦,在笔尖笺纸上跃动。
他坚定地把歌名定为: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并把这一主题思想贯穿于整首歌曲,统领整首歌曲的始终。他经过反复推敲,斟词酌句的加工,对官兵们口头当曲儿哼唱的词儿,挖掘、整理、谱曲,很快创作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一歌。
1964年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歌曲诞生,在伊犁军区部队传唱。同年,在新疆军区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歌曲高度凝练、表达、演绎了阿拉马力边防站第一代建卡戍边人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听党的话,忠诚戍边的精彩人生。同时,《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也在卫国戍边的解放军军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的一笔。
《话》歌一经诞生,在新疆军区调演,很快传遍全疆。全军北京文艺大汇演,唱红了神州,激励和教育了一代代官兵守卫祖国的边防海疆,激发了新中国的有为青年踊跃参军入伍,投身到保家卫国、建设边海防的行列中。《话》歌从上世纪60年代起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不仅传唱于全军、全国,而且雕刻在了阿拉马力边防哨卡的照壁上,更深深地铭刻在一代又一代戍边卫士的心坎上。 (连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