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妇女节
2023年03月06日
字数:1,857
版次:06
□ 钱国宏
苗族姐妹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我国苗族妇女的“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苗歌大赛、踩鼓、银饰服装走秀等活动。
哈尼族姑娘节: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挑回一担水,天麻麻亮时,再砍回一捆柴,接着,就生火烧水,把洗脸水恭恭敬敬地端给慢腾腾起床的妇女。然后,男人们煮饭、洗菜、剁猪食、洗碗筷、带小孩,妇女们则悠闲地坐在一旁,或做点针线活,或指挥男人做这做那。未出嫁的姑娘们,则连针线活也不做。午饭后,男人们急忙赶到寨中的公共娱乐场所去。小伙子们向情人借来女式新衣新裤,打扮成姑娘的样子,在欢快的弦乐声中翩翩起舞,直到太阳偏西才回家做饭,继续服侍妇女到深夜。
瑶族阿妹节:湖南省江永县一带瑶族过的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进行。正如瑶歌所唱:“插秧忙到四月八,阿妹洗手做核把,麻线织出十锦,鸡蛋上面画彩画。”这一天,姑娘携带自制物品,如在壳上画有花边图案的熟鸡蛋、雕有不同花样的松把和用蜂蜜拌熟米粉熬成的糖果上用黑白芝麻镶出头巾图案的“三花食品”(花蛋、花糍粑、花糖),以及花生、板栗、熟肉等等,到山野里说笑嬉闹,追逐游戏。这种姑娘们在山间的娱乐活动,名义上是不许男青年参加的,但小伙子往往前来偷看。如被发现,姑娘们喊出小伙子的名字,他就要受到为姑娘们捡柴禾、寻野果、烤食品、摘山花的“惩罚”——为姑娘们拣柴火、烤食物,寻野果、摘山花。当然这也是小伙子非常愿意接受的惩罚。
高山族妇女节:我国台湾高山族妇女节的具体日子并不确定,每年过节的时间由族中妇女共同商量确定。节日这天,高山族的妇女们要举行“越野赛跑”,到山上采野花等活动。
怒族仙女节: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延续三天。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节庆活动包括祭祀仙女洞并迎接圣水、歌舞求福、体育竞技等。2006年5月,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申报的“怒族仙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族姑娘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湘黔桂侗族妇女的节日。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的杨姓家族。节日这天,凡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到娘家与自己的姐妹做乌饭、乌饭糍粑,唱歌说笑欢度节日。节后,这些出嫁的姑娘回夫家时还要带些乌饭糍粑,分送给亲友,共享节日佳肴。
壮族娅拜节: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藏族女儿节:“女儿节”是四川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庆活动分为“抢水”、“采花”和“祝福”三个部分构成,其中“采花”和“祝福”都与民族歌舞相结合,丰富多彩,极富民族特色。女儿节里,有几样习俗必不可少:一是花蛋,煮熟,在蛋壳上绘上自己设计的织花边的图案;一是花糍粑,在糯米糍粑的一边刻上绣荷包的花样,每个糍粑的花样不能重复;一是花糖,蜂蜜与熟米粉制成,用黑、白两色芝麻镶上各种头巾图案。这一争奇斗艳的活动称为“斗牛”。姑娘“斗牛”时不许小伙子偷看。只要姑娘们发现小伙子并喊出他的名字,小伙子就得乖乖受罚,为姑娘们捡柴烧火、煨烤食品、寻找野果、采摘山花。
水族妇幼节:每年农历十二月丑日,是水族妇女儿童的民间节日。节日期间,妇女们主持一切祭奠活动,她们共同祈求上苍:保佑妇女和儿童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美满。节日期间,家家户户剪彩色纸孩,贴在供桌墙上。全寨儿童提着特制的小竹蔸,结队挨家逐户去讨吃象征幸福长命的糯米饭、鸡蛋、肉片等,家家都热情接待他们。节日中妇女分外受尊重,由她们主持祭典。
摩梭人女神节:云南永宁纳西族摩梭人把每年七月廿五日定为祭祀格姆女神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盛装打扮,骑着马,赶着车,带着野炊的食物,涌向泸沽湖畔的格姆女神山。男女青年相约绕山一周,然后向女神祭拜祈祷,供上蜂蜜、鲜花、酥油、奶渣等祭品,烧上一堆松毛火。祭拜完毕,人们在山上野炊,生火做饭。这天由男子主厨,妇女则尽情地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