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省科技人才工作的建议
2023年03月03日
字数:1,110
版次:01
庆阳市政协反映,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工作,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科研成果丰硕。但还是应清楚地看到,全省创新体系依然还存在整体效能不高、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创新力量布局有待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均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为此,建议:
一、围绕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建设乡土科技人才队伍。把培养乡土科技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组织实施乡土科技人才素质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推进科技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加速信息、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等市场要素流动,形成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扶贫产业为阵地、以企业和合作社为龙头的扶贫队伍,通过科技创业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实力,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在引进体制内技术人员与农民技术员、乡土人才方面,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尽量做到政策上一视同仁、统一安排、统筹兼顾。
二、改革现有科技评价制度,形成一套有利于“出科技人才、出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根据科技人才工作岗位特点,分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从事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研辅助、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二是注重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纳入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分配方式,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一要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优秀科技人才收入水平。二要完善科研补贴制度,改革现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薪酬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和福利保障。三要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探索实行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折价、股权期权激励等科技人才激励方式。四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等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制定职务技术成果管理条例,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中主要发明人的收益比例,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改善青年科技人员的生活条件。
四、加快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一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活动,实行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对产业技术研发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简化项目评审程序,加强事后评估,建立信用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科技人才用于科研的时间。三是加大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力度,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和数据投入,鼓励和支持开放共享,完善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提倡承担财政支持的科研课题工作者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为此,建议:
一、围绕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建设乡土科技人才队伍。把培养乡土科技人才资源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组织实施乡土科技人才素质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通过推进科技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加速信息、技术、成果、项目、资金等市场要素流动,形成以科技人员为核心、以扶贫产业为阵地、以企业和合作社为龙头的扶贫队伍,通过科技创业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实力,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在引进体制内技术人员与农民技术员、乡土人才方面,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尽量做到政策上一视同仁、统一安排、统筹兼顾。
二、改革现有科技评价制度,形成一套有利于“出科技人才、出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根据科技人才工作岗位特点,分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从事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科研辅助、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二是注重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纳入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三、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分配方式,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一要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优秀科技人才收入水平。二要完善科研补贴制度,改革现有科研单位和高校的薪酬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激励和福利保障。三要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探索实行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折价、股权期权激励等科技人才激励方式。四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知识产权、技术成果等对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作用,制定职务技术成果管理条例,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中主要发明人的收益比例,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改善青年科技人员的生活条件。
四、加快科研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一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活动,实行长期、稳定、充足的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对产业技术研发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简化项目评审程序,加强事后评估,建立信用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保障科技人才用于科研的时间。三是加大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力度,重视科研基础条件和数据投入,鼓励和支持开放共享,完善国家科技报告体系建设,提倡承担财政支持的科研课题工作者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