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关注心理健康 让“神兽”快乐“归笼”
——省政协委员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言献策
2023年02月20日
字数:2,705
版次:01
 

本报记者 张柳

  近日,一条“不得要求学生凭寒假作业报到”的新闻冲上热搜榜。
  据了解,此项规定出自浙江温州瑞安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开学前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通知》,其中这样写道:要求确保2023年春季开学前后等重点时段中小学生身心安全,提前谋划落实维护学生心理安全的工作举措。例如,不得要求学生凭寒假作业报到,允许学生开学后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逐步完成寒假作业。
  事实上,近期全国多地均就2023年春季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部署。专家指出:“春季开学前后是中小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最高发时段。今年寒假前疫情形势变化大,寒假延长,春季开学前后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心理危机形势。”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过去三年中,由于新冠疫情,校园里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多次变更为线上教学,继而引发的青少年心理危机不容忽视。随着我省各地中小学校陆续开学,省政协委员也将目光投向该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青少年阳光健康成长。
 

必须重视的心理健康

  “过去三年,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特殊时光。三年来,各级各类学校为不耽误学生学业,大多数时间不得不通过线上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一方面是不算理想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受到了极大影响,特别是抑郁症、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尤为突出。”省政协委员郭秀文忧虑地说。
  郭秀文委员的忧虑有着现实基础。《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抑郁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三成,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四成。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习环境则需要同学的陪伴,过去三年的线上教学,让学生们面对一台没有思想和感情的电子设备,感到身心俱疲是很自然的。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人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学习成绩,身心健康往往被忽视。”为此,郭秀文委员建议,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其次,要将“双减”政策落细、落实,切实减轻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同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请专业人员进行疏导,并做好隐私保密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应加强体育运动,确保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不应让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杜绝“占课”现象发生。
  省政协委员周志文也有着类似的观点:“近三年由于疫情原因,学校只能开展线上教学,电子产品成了上课的必需品,家长无法时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甚至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周志文委员表示,在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或可对中小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对测试结果有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还应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方面课程的质量,让有心理方面专业知识的教师任教。应设置心理健康咨询电话,对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疏导,问题严重的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协商交流解决方案。
 

让专业力量保驾护航

  当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已从“自修课”变成“必修课”,而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后才懂得关怀,经历离别才扼腕叹息”的情况,学校更没有理由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关于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提案》中,省政协委员刘立善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心理健康测评需常态化开展,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还应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动态发展,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家访。此外,建议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编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应建立转介机制,通过设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医院心理门诊、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等区域性联盟,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防护以及个案转介、个案督导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于“让专业力量保驾护航”这一观点,省政协委员马恩潭表示赞同。他说:“加强全省校医及校医室建设,势在必行。”
  据悉,我国在1990年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2008年颁布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马恩潭委员表示,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根据调研,我省校医室实际配备并能正常运行的不多,人员以本校教师转岗为主;兼职人员数量明显高于专职人员,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占比极低,绝大部分人员无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
  马恩潭委员建议,应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等综合医疗单位中抽调有卫生专业资格证、具有一定成熟医疗经验的医生,定期派驻到其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医室开展工作,并定期轮换。应强化校医室的作用,增加校医室基本诊疗器械的购置,让校医室真正承担起日常师生的健康检查、常见病的预防医疗、各种突发紧急状况的医疗急救,负责健康教育宣传、青少年视力保健防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等工作。
  关注学生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群体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省政协委员顾克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这样说道。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普通人水平。廖全明、李辉两位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危害——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中提到,中小学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
  立足实际,顾克伟委员提交了《关于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案》。提案指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庞大,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小学生十分重要。
  为此,顾克伟委员建议,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我省中小学教师准入制度,加强职前培训工作。他说:“在选拔中小学教师时,除了对知识、能力等必备素质进行考核外,更应对其人格特征、情绪自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与教学有关的职业期望、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考核,让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得以保证。”
  其次,应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顾克伟委员感叹:“部分老教师在岗位上辛勤奋斗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依然要顶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前行,他们哪里还有动力全身心投入到‘百年树人’的教育事业中来呢?应减轻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压力,提高工资待遇,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自豪感。”
  提案最后建议,应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养护,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心理保健系列活动,并建立教师心理档案,努力为教师因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不满、郁闷等情绪提供宣泄释放的环境,从而降低教师由于长期心情抑郁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