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把“风光”资源转化为“风光”产业
——省政协提案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
2023年02月13日
字数:2,657
版次:01
 

本报记者 师向东

  我省风光电资源禀赋优越,发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明显。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甘肃时强调,甘肃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把我省打造为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的目标。在今年省两会上,省级各民主党派和多位省政协委员聚焦我省新能源产业提交提案,从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龙头企业引育并举、支持新能源就地消纳、建设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为完善升级新能源产业链、助推我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风光”资源优势与产业链短板并存

  我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特别是河西走廊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8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在9000万千瓦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约在4800-6400兆焦/平方米,适宜风电项目的建设和全年运行。而河西走廊的风光电资源主要集中在戈壁、荒漠地区,地势开阔平坦,不占耕地,没有移民安置等问题,土地成本低,结合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新能源+治沙”工作计划,具有连片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太阳能基地的良好条件和内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省把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作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张掖、金昌、武威、酒泉四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新能源并网装机328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19%,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新能源发电量495亿千瓦时,占比达到27.6%,100多个新引进的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比较完整的风光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初步形成,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
  但与此同时,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产业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产业体系尚不完善、产业链聚集效应还未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够、市场消纳能力有限以及由此带来的弃光限电等问题。
  

完善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建议抢抓‘双碳’战略实施机遇,推动新基建、新能源有效融合,打造国家级绿色储能基地,完善升级新能源产业链,为我省经济发展塑造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在这次省两会上,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多位政协委员在相关提案中,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完善产业链、推动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民盟甘肃省委会在《关于促进我省新能源制造产业链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通过培育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加快引进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培育现代绿色高载能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制造、风电装备制造、光伏设备制造三条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我省新能源产业链,建设新能源产业生态圈。
  “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优势,支持电力企业加快以沙漠、戈壁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民进甘肃省委会在《关于双碳背景下推动我省清洁能源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充分依托清洁能源优势,形成“风—光—水—火—核—储”互补调控机制,实现新能源代替自备电厂火力发电、新能源就地高效利用的新模式,形成低碳主导的电力供应格局。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储能设施,积极构建氢能全产业链体系,打造风光储输配一体的绿色能源体系。
  农工党甘肃省委会在《关于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的提案》中也建议,把新能源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坚持优势资源集中配置,全链条谋划布局,推动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
  

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高地

  新能源装备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统计显示,近十年与“双碳”相关的专利70%以上来自装备制造业。
  “在新能源产业竞争已由资源依赖转向装备依赖的背景下,我省应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把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高地。”民建甘肃省委会在《关于统筹布局引育并举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创新高地的提案》中建议,在省级层面统筹谋划,结合河西五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布局等技术基础,将新能源资源开发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一体考虑,引导各市协同推进、错位发展,力争把河西走廊建为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条最完善、聚集效应最明显、发展生态最优越的清洁能源基地。
  民建甘肃省委会同时建议,深入梳理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短板弱项,结合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中的相关项目,引育并举,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知名企业,提升河西走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高中德委员在《关于打造甘肃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提案》中也建议,依托我省风光电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资源换投资,加快引进具有完备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整合省内新能源装备制造资源,打造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一体培育风电、光电、光热及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以提升我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加大政策支持保障 强化创新成果转化

  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科技创新的推动。
  “目前仍缺乏实质性政策支持。”在《关于推进我省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省工商联指出,我省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规模化生产企业享受的政府扶强扶优政策、企业技术创新研发经费专项支持政策少,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很难发挥出来。为此建议,一方面通过贷款贴息、退税补贴、实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强化产业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清洁能源新材料生产企业科技研发专项经费补贴和信贷支持政策。
  民盟甘肃省委会也建议,应着力构建支持我省新能源制造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加速调整能源结构政策、推动构建绿色新能源制造创新生态系统的政策等,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基本支撑。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提升能源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农工党甘肃省委会、民建甘肃省委会在提案中同时建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创平台,组织实施一批新能源产业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支持企业与国家科研力量合作,推动新能源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省工商联建议,设立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关键技术专项研究企业技术中心或企业研究院,组建省内清洁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嫁接与成果转化,加快清洁能源新材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推广。
  张宏军委员在《关于支持酒泉建设全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的提案》中也建议,加大对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支持行业头部企业设立技术研发分支机构,开展新技术实验示范、科技研发和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助力新能源装备制造科技研发及成果就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