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董海鹰委员:
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01月17日
字数:1,098
版次:03
 

本报记者 邱瑾玉 师向东



  
  “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能源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年5月底,甘肃省新能源装机达3155.18万千瓦、占比49.31%,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1978亿千瓦时,新能源作为电力供给主体的特征日益明显。2022年1至5月,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0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4%,外送电量中新能源占比超过50%,甘肃“大送端”电网格局基本形成。
  “我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令人感到自豪的就是它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新能源名片,向全国很多省份输送了绿色的电能,甘肃的新能源在助力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践行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中给出了甘肃方案、交上了甘肃答卷。”董海鹰委员是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在十三届省政协一次会议间隙,面对记者的采访,他侃侃而谈,显然,我省新能源的发展势头让这位致力于能源革命的科学家感到欣慰和振奋。
  这次担任十三届省政协委员后,董海鹰的科研责任之外,又多了一份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委员之责,这让他在看待我省新能源发展的时候目光更远,思考更深。这次全会上,董海鹰委员针对我省新能源发展存在的短板不足,带来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他建议,要充分发挥兰州市的科技资源优势,在兰州创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地,把兰州基地和河西地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以及陇东的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基地,作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共同推进我省能源产业的发展。董海鹰委员注意到,我们现在风电机组、光伏的核心部件可能都不是我们甘肃本土企业研发设计制造的,说明我们新能源产业链还没有构建起来,而且在装备制造业上还缺少龙头企业,导致我们的新能源产业链聚集的能力和活力不足,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把资源优势转换为新能源的产业优势。董海鹰委员说,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大力扶持培育本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为我们在新能源发电、储能等领域培育具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带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这对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省“四强”战略中,把“强科技”放在了突出位置,就是需要用科技来引领创新驱动,提升我们甘肃省的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力争做到在新能源领域的装备制造上实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新能源产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强科技”离不开人才支撑。董海鹰委员建议,应大力培养新能源领域方面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省未来新能源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董海鹰委员计划在本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在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设立储能工程相关专业,为我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