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科技“主引擎”“创”出一片新未来
2023年01月17日
字数:2,441
版次:02
本报记者 张 柳
2023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努力迈上科技创新驱动新台阶,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以“强科技”行动为牵引,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推进创新平台培育、研发能级提升、急需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一番,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以上。科技创新,既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当下关注的热点。今年省两会的政协委员中,就有不少来自科技战线。委员们聚焦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提交提案,踊跃建言献策。
用科技创新助力夯实“三农”压舱石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亿万农民家,推进甘肃农业科技收获满仓。“我们还是要清醒看到,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短板和不足。”刘国汉委员说,目前甘肃农业科研力量分散,农科院(所)等研究主体之间没有固定的协同关系,导致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科研平台资源共享不够,比如存在着农作物品种区试各自为政、种质资源不能在原生境适地保存等问题。
为破解协同不足的问题,刘国汉委员提出,应建立“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聚焦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由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各市州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涉农科技企业,整合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同时,制定相应的体系章程,统筹体系各单位人才资源、平台资源,共同开展现代农业创新研究,解决低水平、重复、低效等问题,力争集中力量办大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就在2022年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
“《意见》中特别提到,要强化农科教协同育人。”王联国委员建议,希望省政府瞄准农林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创新技术,建设生物育种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未来技术学院,实现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育人功能,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让工业抢占“智”高点
科技强,则工业强。“小组讨论中,我看大家都在说工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这当然与体制机制制约、市场化转化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相当一部分科研工作和产业发展结合不紧密、与企业生产技术需求脱节,实际上,不少科研成果没有转化的价值。”袁斌才委员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在我省实施强科技、强工业行动中,如何打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结合的路径,如何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袁斌才委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说,首先,要改变工业领域科研项目的选题机制,建议先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从重点工业领域的生产企业中征集,也可委托“链主”企业或产业链上成立的商协会征集。其次,无论是项目上报的企业还是拟承担课题的单位,都要把开展研究的课题“计划取得的科研成果预期转化价值是什么”作为工业项目立项的一项内容单独进行说明。最后,要聚焦我省规划构建的优势产业集群,量身打造一批技术攻关项目,使政府有限的财政科技创新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不仅让工业更有智慧,更是未来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
来自澳门的周胜委员说,应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工业互联网平稳运行,首先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运营商要为企业提供低时延、高带宽的优质网络。此外,还要联合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搭建“政产学研用投”的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利用澳门开放的国际资源,支撑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合作,以此推动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美好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到各行业各领域。对服务业而言,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涌现,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增长点。“甘肃省拥有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科技创新将持续更新文旅体验,丰富拓展甘肃旅游的内涵外延。”高锦辉委员表示,针对当前文旅融合新趋势,应持续深化“旅游+”的跨界融合程度,运用新创意、高科技、新材料等,展示新业态、新场景、新成果,协同创新更多旅游产品,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他建议,要探索找到各种新科技与传统文旅资源的结合点,比如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精准投放旅游推广信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发展。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强化新时代人才工作,营造了有利于科技人才“引、育、用、留”的发展环境,但仍存在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制定和落实市州高层次人才引进扶持工作办法,支持省内高校在市州联合办学或设立分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对引进人才在团队组建、仪器设备采购、科研经费分配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此外,还应健全科技创新容错机制,对程序完备但受市场风险影响等导致预期目标未能实现的科技项目,可由项目主管部门确认后予以容错。”顾克伟委员说。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手段,但因近几年的新冠疫情影响,我省一些国际合作项目只能借助线上平台进行视频交流,难以开展实质性的互访和合作研究。对此,王若愚委员建议,希望对在疫情期间执行的重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因疫情影响未能完成线下合作研究任务的,给予项目执行期1至2年的延长和一定的后续经费支持。同时,鼓励我省各国际合作基地加大力度开展国际合作线下活动,对2023至2025年邀请来甘的国外科技合作伙伴,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期待通过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先进科技进步成果,与此同时不断提升我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影响力。”王若愚委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