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坚持运用系统观念 统筹推进乡村建设
2022年12月28日
字数:2,131
版次:Z0128_Print

□ 高云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诸多领域、诸多环节、诸多层面构成的大系统,乡村建设摆在其中重要位置。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我省的乡村建设行动也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统筹谋划推动。
  加强前瞻性思考。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对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意义:从产业发展角度讲,乡村建设行动有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确保粮食主产区生产功能,并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及其空间格局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中;从要素流动角度讲,乡村建设行动有利于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城乡间的要素流动,进而通过加强省内外城乡之间的互补互促,扩大农村内需市场,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从空间优化角度讲,乡村建设行动是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相较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农村发展步伐相对滞后,优质要素不断流出,城乡工农之间的二元结构难有根本改善。因此,通过乡村建设行动,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优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尽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加强全局性谋划。首先,乡村建设需在新型城乡关系框架下谋划,是一项事关全局、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城乡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乡村同时是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于一体的有机整体,需要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通盘考虑。其次,以县为单位分类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在空间上,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按照距离城区远近、产业发展、生态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村庄分类,注重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在时间上,结合城乡融合发展规律和村庄演变分化规律,确定建设怎样的乡村和怎样建设乡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后,将县域作用发挥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切入点,一方面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在完善乡镇配备农用物资、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作用的同时,加快建设教育、医疗、养老、文娱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加强战略性布局。乡村建设行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路径,须置于各地乡村振兴战略框架布局实施。首先,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乡村建设各项行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领导责任和组织责任,把优秀领导干部配备到乡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政府作为乡村建设在财政投入、规划设计和实施组织等方面的主体,要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保障乡村建设资金和土地等要素资源供给。其次,要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尤其要满足乡村对于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养老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形式上的普惠转向更加注重实质性公平的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确保农民能够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最后,要处理好农民、社会力量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途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相关技能。另一方面,借鉴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动员鼓励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其在乡村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维护运转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拓展农业农村双创空间,吸引优秀团队入驻,与返乡留乡人才一道,为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智力支持。此过程中,政府应做好服务,建立完善好相关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
  加强整体性推进。整体性是系统观念的核心,彰显乡村建设行动的统一性、全局性和全面性。坚持整体性,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在整体推进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实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首先,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和承载农民就业居住能力,利用县城周边打造农村富裕劳动力承接地,依托交通干道,构建连接县城到乡村的城乡结合地带,把县城、乡镇和一些有资源的村庄通过发展廊道连接起来并重点发展,同时吸纳带动周边乡村发展。其次,要基于自身发展实际和地域特色分类施策,避免贪大求洋、大搞形象工程。对县城近郊区的乡村要可持续、高标准发展;对有产业集聚的乡村要用生态办法美化;对人烟较少的生态涵养村要以彻底恢复生态环境为主;对特色保护类的村庄,要重点开展文化传承与发展,重构提升传统村落魅力,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最后,要切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抓好乡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升级,加大县乡基础设施向乡村的延伸,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满足农村居民对高质量农业生产、高品质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民建甘肃省委会副主委,政协张掖市委员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