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我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2022年12月26日
字数:1,103
版次:03

□ 冯忠方


  1884年中法福建马尾海战和1904年中日甲午海战连连失败的惨痛教训,使国内一些有识之士极力主张发展海军,建立学校,培养人才,自己设计制造飞机,以图强雪耻。1914年,飞机和潜水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刚投入使用,就受到中国军政界的高度重视。1915年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刘冠雄首先提出要创办海军飞潜学校。1916年2月,海军栋梁陈绍宽、李世甲赴美考察,学习飞机、潜艇的操作和制造技术。留英学生巴玉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四人奉命转赴美国学习飞机制造和航空方面的专门知识,抱着立志献身于祖国飞机制造业的志向,他们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成回国,成为中国第一代制造飞机的专业技术人才。
  1918年初,海军福建马尾船政局设立飞机工程处,任命从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巴玉藻任主任,王助、王孝丰、曾贻经等任副主任,由曾贻经负责机务,巴玉藻负责设计,从事飞机设计制造,同时负责海军飞潜学校工作,将飞机制造和航空人才培养连成一体。这就是中国早期比较正规的飞机制造厂。
  马尾飞机工程处选址在马尾造船厂西北濒江处,开办之初,巴玉藻、王助等人把船政局内旧厂房改建为车间和办公室,以船厂为基础,又扩建了飞机装配厂和机库,还在江边铺设了飞机滑行道。由于经费困难,只好利用锯木床、刨床、车床、钻床等造船机械设备。最初,选择进入工程处的近50名木工、机工、钳工、油漆工都是船政局最优秀的能工巧匠,配上机灵的几十个学徒,组成了中国第一批飞机制造产业的工人队伍。他们除了劳作之外,每天下午定期学习专业技术。与此同时,马尾飞潜学校的各班毕业学员,也大部充实到飞机处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随着飞机设计制造的需要,技术人员和工人队伍不断扩大,由开始100多人,发展到300人。这是中国第一代经过自己专门训练的飞机制造技术人员和工人。当时,制造飞机所需的钢、铝等金属材料及发动机,国内不能生产,只能从国外购买。需要的大量木质材料则选用国产木材,于是,第一架国产飞机用上了产自武夷山的木材。在很简陋的条件下,巴玉藻、王助他们终于在1919年8月造出了名为“甲型一号”的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它是一种利用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性能一点也不低于同时代欧美各国。鉴于国产飞机的首制成功意义突出,北洋政府总统曾发出嘉奖令加以表彰。
  1923年,马尾海军船政局飞机工程处改组为海军制造飞机厂,归属海军司令公署。1931年1月,全部迁到上海,归并于海军江南造船所。从1919年8月到1930年10月,前后13年,马尾飞机工程处的工程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共造飞机15架,除第一架和第五架海鹰一号双翼飞船试飞失事外,其余均安全飞行。在马尾制造飞机,虽属我国飞机制造业的萌芽阶段,但在我国航空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了首创奠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