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矢志不悔 赤心报国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
2022年11月16日
字数:2,153
版次:04

□ 陶诗秀


  


  1978年,当科学的春天到来时,彭桓武正卧病在家,他还没能从妻子病逝后的打击中恢复。60年代初就被列入国家自然科学规划中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即将成立,钱三强家的小客厅里,挤满了十几位客人,大家忙着为理论物理所勾划轮廓。
  谁来当所长?理论物理所的所长,应该具有高水准的科学素养和敏锐的学术眼光;能高屋建瓴地出点子,组织科研;他不仅要精通物理学,还要融汇边缘学科的最新成果,他的思想应当活跃在学术探索的前沿。
  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彭桓武。
  当彭桓武未来的副手何祚庥登门造访,请彭公再次出任大伙的学术带头人时,彭桓武提出了两个条件:不出国、不开会。
  乍听起来,这两个条件颇令人费解,但熟悉彭桓武的同行明白他的意思,他向来不愿意把时间精力花在与科学无关的出头露面等事情上。这是他的性格。正如他在60岁时所作的一首七律中所写:“人情世故依然远,物理天工总是鲜。”
  重新投入他深深热爱的工作,彭桓武忘却了病痛,全力以赴为实现理论物理所的建所思想而奋斗。那思想便是,使这里成为一个交流和综合的新型研究机构,把我国理论物理研究推向世界水平。很快,理论物理所便用自己的学术刊物与国际同行广为交流,同时也能迅速了解世界上重要理论物理中心的最新动向;理论物理所的科研课题开始跻身于国际竞争的行列。
  1980年,彭桓武递上了辞呈——建所之初,他和同事就约定,所长“轮流坐庄”,废除终身制,任期二年。有人称彭桓武的民主作风从学术领域延伸到了行政领域。彭桓武则认为理所当然。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有感于德国理论物理学保持先进而法国止步不前的局面中学术带头人的因素,立志学习波恩等人的民主作风,而决不能步德布罗意的后辙。
  第一份辞呈没有回音,所里的舆论也希望他连任。但他又递上一份辞呈,说得更彻底:不仅不连任,而且“从我开始,不设名誉所长。”
  卸任后,彭桓武便把主要精力投放于一项新工作——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新的巨大分支,它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彭桓武了解到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便着力在这块因“文革”而荒芜了的园地上耕耘起来。他联络起有关人员,又向各有关大学做了调查,建立起一个形散神不散的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协同作战,使这个学科各方面均衡发展。他们的工作,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做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储备。
  两年后,彭桓武又把组长的位置传给了别人。
  1982年,我国首次试行科学基金制,彭桓武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基金组组长。
  1983年,彭桓武又担任了科学院数理学部的规划组长,为2000年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勾划蓝图……
  当这些工作走上正轨后,彭桓武又辞去了自己的组长头衔,把这些重要职务一个个地移交给更年轻的科学家。他就是这样,新开辟的事业基础奠定后,自己便悄然隐没了。他这种“功成不居”的品格,赢得了同行深深的敬意。
  彭桓武曾经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自己硬是辞掉了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职务。他坚持“实在的事我干”。科研方面的公共事务,学术组织工作,他十分热心。在他看来,科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拿它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就是对科学的亵渎,就不配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他关注的是科学本身。他跟随着人类智慧向求知领域迈进,殷切地希望理论成果尽快向实际应用转化。为此,他撰写普及性文章介绍新学科,主动去北大讲授化学动力学,回到核工业部他当年工作过的研究所,作学术报告,为后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鼓劲。
  在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前夕,人们把国家颁发的一等奖奖状和奖章送到彭桓武的寓所。按照惯例,他是获奖作者中的领衔者,奖状等该由他保存。他却说:“由我保存,我就有权处理它——我把它交给你们带回所里存放吧。”说话间,他从一本日历上撕下扉页,写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日新!”他把功劳归于了集体,把目光投向了未来。
  但开风气不为师。彭桓武以他淡泊于名利,汲汲于真理的精神,直接、间接影响了一代理论物理学家。每一位与他共过事的人,几乎都强调,彭公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科学家的形象。
  彭桓武退休后坚持读书、思考不辍。如果你去北京西郊,你也许会在中关村的林荫道上和他照面,会在北京图书馆里和他邂逅,也许会在黄昏时的香山植物园里和他交臂而过,也许会在颐和园玉兰花开时和他在人流中比肩而行。可是,你认不出他来。因为你不会想到这样一位普通老人,竟是驰骋于尖端领域的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2005年中秋节,90岁高龄的彭桓武给仅在幼儿时去过一次的故乡——湖北麻城写了一首七律:“今又星稀月正圆,往年交契结诗缘。离巢采酿爱丁堡,归国系情华夏天。桑梓炊烟萦梦里,楚云凡物展花前。请君致意家乡忆,九十衰翁眷念拳。”以示自己拳拳爱国之心和悠悠思乡之情。
  2007年2月28日,彭桓武因病于北京辞世,享年92岁。去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将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进行医学研究,并将毕生的工资积蓄近50万元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这位伟大的物理学有还留下这样一份亲笔签字的《彭桓武遗嘱》:
  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骨灰与夫人刘秉娴骨灰合并,由遗嘱执行人按遗愿归返自然。“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军事博物馆。书赠理论所图书馆。请注意玻恩签名赠予我的一本AtomicPhysics有纪念意义。上网的电脑及相连的打印机各附件与桌和转椅,应归还理论所,并告知公司停止上网……  (连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