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书法的断想
2022年11月14日
字数:1,344
版次:04

江舟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为求得最中意的字眼,总要反复吟诵。像贾岛那样的“苦“吟诗人,更留下“推敲”这样的炼字佳话。即使诗写成之后,亦可以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创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合而为一。
  作画就没有这种便利了,墨迹一落在纸上,便已成形,较难改动,然而画作毕竟还是能够润色的。明代画家屈礿当初师从墨竹大师夏昶,但夏昶从不愿当众作画,所以屈礿不知道夏昶是如何着笔的。有一次屈礿在墙上挂上一幅绢,邀夏昶一同喝酒,希望夏昶酒酣之时,能在绢上留下墨竹。不料夏昶喝醉之后径自离去。屈礿无奈,便用泼墨法在绢上画了几竿风雨竹。过后对夏昶谎称是夏昶酒后之作,夏昶对画凝视良久,自语道:当时醉得厉害,忘了收尾几笔,便在画的上端,补上几片竹叶,顿时画面显得“雨聚风旋,竹情备增”。可见画作即使是已成之作,亦是可以修饰、加工的。至于各有擅长而又志同道合者,同作一画,更是画坛佳话。
  书法不同于作诗,可以不断地修改、推敲使之完美,也不同于作画,可以加以润色。一幅书法艺术作品常常是乘兴而作,一挥而就,犹如神差鬼使一气呵成,不仅字字有生气,而且通篇有韵致,血肉相依,气息相通,笔意相连,浑然一体,写成后无法再添一笔,即便再重复写一遍也未必比乘兴时写得更好。有意愿写好却常常不能遂愿,无意中却写出了绝妙好字,这在书法艺术史上绝非少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得几分酒兴相助,心手双畅,雅兴勃发之时所书写的。事后,王羲之自己也对如此美妙的书法作品惊叹不已,又重新仿写多幅,却始终达不到初作那种艺术高度。可见,仿写与创作在书法艺术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离开了特定的气氛环境和心境,即使作者本人,也难以再现书法作品的神韵。
  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然而这是一篇祭文的草稿。当时正值“安史之乱”,颜真卿的侄儿颜季明讨伐叛军而战死沙场,得此噩耗,颜真卿悲愤填膺,难以自已,挥毫作书,以祭亡人。书时任凭激情澎湃汹涌笔端,没有任何的雕琢修饰,所以多有涂改之处,成为作者真挚痛切之情的结晶,被称为“血泪交迸”之作。据说此文本还有誉抄的正稿,但都不见流传,传之后世的就是这幅涂改的草稿,想必后来卷抄的文稿也不及草稿情意酣畅和精彩。
  重情感,求天趣,忘雕琢,所以深得书法精髓的文人们兴致未起绝不轻易动笔。而雅兴勃发时,则碰见什么写什么。唐时贺知章不仅诗文高,书法也妙,但他一般不肯为求字者书写。贺知章好酒,酒后兴致高,有求字者专在酒楼外等候,乘其酒兴得其书法作品。晋人王献之见到雪白的东西会引发书写的欲望,一位聪明人便特意做了一件雪白的衣服,穿着去拜访王献之。王献之见白色而兴发,拉起那人的衣袖便奋笔疾书,这位聪明人并未开口,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墨宝。
  苏东坡生性豪放豁达,对杯中物格外钟情,然酒量有限,喝不上几杯便会酩酊大醉,呼呼入睡。一觉醒来兴犹未尽,见到笔墨便要挥洒一番。于是,欲索其书者就先备下酒席,又在其卧榻旁陈设笔墨,此法屡试不爽。其他的书法大家们也都有不少这样的趣闻佚事。赏美景以怡情,闻涛声而感怀,观舞剑以求趣,察日月星辰之变幻以体验自然万物的韵律节奏……借助某种喜爱的活动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让真情自然地流露,引发激情与灵感,成了古今书法大家的艺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