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长效机制 永葆祁连风光
2022年09月28日
字数:1,649
版次:01
本报记者王 钊
两千多年前,十九岁的霍去病在河西地区击退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两千多年后,曾经的古战场早已不闻兵戈声,连绵雄伟的雪山,茂密葱茏的林海,水草肥沃的牧场,静静流淌的河流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构成了一副悠然和谐的自然画卷。
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由于开发活动过重、人类活动干扰,不同程度影响到祁连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经过全省上下勠力同心,历经“史上最严”整改,祁连山生态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充分肯定。
2020年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由问题整改转为常态保护。“怎样进一步巩固好整改成果,建立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希望政协的同志能多研究。”省委主要领导在省政协机关调研时向省政协布置了这份沉甸甸的“作业”。
按照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省政协将“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长效化机制”列为2022年重点调研协商计划,组织调研组深入祁连山腹地开展了广泛地调研论证,同时书面征求市县政协和民主党派、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全面系统了解情况,做了大量务实有效的工作。
9月22日,围绕建立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长效化机制,一场建真言、献良策、求共识的协商会如期举行。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扎实进行集中整治,全面彻底解决突出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但从形势和任务看,生态修复和治理任务繁重,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尚不完善。”会议开始,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负责人就前期调研情况作了说明。
“应当探索祁连山生态适应性综合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模式、功能分区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市场参与模式、社区共建模式和生态补偿模式研究,保障祁连山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支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民盟甘肃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鲜新莲建议。
“建议各方积极呼吁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早日挂牌成立,以巩固体制试点成果,更好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民革甘肃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袁斌才说。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宗省认为,应统筹考虑甘青两省共一山的特殊情况,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对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既要明确责任, 还要考核问责。
“推动多部门多学科联合攻关,全面摸清生物多样性本底。”
“开展祁连山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健全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推动甘青两省共建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
……
协商现场商讨热烈,气氛浓郁,大家紧扣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构建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聚焦委员关切,及时作出回应。
“意见建议中肯实在,我们将认真吸纳。”
“听了委员们的发言深受启发,我们将把委员们的智慧转变为具体工作措施,推动有关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我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持续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推进祁连山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等三家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在回应发言时说。
专程到会听取意见建议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程晓波表示,在场委员、专家体会深、看得准,所提建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对推进建立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化机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吸收采纳。
“祁连山生态环境常态化整治是我省的一个底线性政治任务,也是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欧阳坚说,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问题,持续跟踪关注,力争拿出高质量、系统性、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常态化整治、建立长效化机制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