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早的秦城
2022年09月02日
字数:928
版次:04
赵丛苍 西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陕西省教学名师
礼县西山遗址的发掘工作集中在2005年3月至7月进行。之后,结合发掘资料的整理又做了数次调查。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发掘和调查到属于西周时期的建筑基址、灰坑、墓葬、动物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青铜器等众多文化遗物,并发现了史前时期较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有三大发现值得触及。(一)城址。城址发现于该遗址范围内遗迹集中区的外围及其西部山坡上。其依山岭坡势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稍偏西南-东北向,东部略宽于西部,长1000余米,宽80~12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现的城墙长度约1200米,宽度5~6米,保存较好的部分残高3米,系夯土筑成。根据对城墙的试掘解剖,该城的主要使用年代在两周之际。这是目前所知秦人最早的城。
西山城址与2006年发现的西汉水上游的另外两个早期秦城—大堡子山城址及山坪城址的修建方式相同,与秦人东进后所建造的汧渭之会、边家庄城址、雍城等秦城在选址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反映了早期秦城在选址和建造方面的特殊性。城内宫殿、居址等建筑、祭祀遗迹、墓地的布局,与大堡子山完全相同,而与后期的雍城布局具有一定的区别,反映了生活在西汉水上游时期秦人在城址选址、布局方面所考虑的环境因素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区别。
(二)祭祀遗存。该遗址区发现马坑7座、牛坑1座、狗及其他动物坑3座。其中K404-K407是埋在位于遗址东部的一处夯土平台上,夯土台南北长约17.50米,东西宽约18.0米,在台近南沿处,挖有4个长方形浅坑,每坑各埋一马。马作俯身状,口中含铜质马衔,两侧有骨橛,马身下铺芦席,尾部置铜鱼。在该组马坑的近旁,有一直径1.6米的圆坑,编号为K408,坑中埋有羊头、马肢骨与牛肢骨。K403是一个大坑底部有两小坑、小坑中各埋一马的埋牲形式,此坑与其西部的牛坑K401,位于K404-K407西边一块平地处,埋设情况与前者基本相同。经鉴定,埋的马都是接近成年的马驹。这些与墓葬区不属同一区域的马坑和牛坑,设有专门的地域,埋置讲究,一定与某种重大的祭祀活动有关。
(三)大墓。西山遗址西周时期的墓葬位于遗址西部的半山腰,分为两区:地势低处的3座墓葬,为南北向,墓主屈肢葬,随葬品较少。地势较高处的3座墓葬形制较大,墓向为东西向,墓主仰身直肢,有殉人和腰坑,随葬品丰富。其中M2003为此次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