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合作 把秦文化研究引向深入
2022年09月02日
字数:1,750
版次:03
王春法 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推动秦文化遗存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讲清楚秦早期历史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之间的关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学术交流的机会,促成不同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秦文化的特征
一是兼收并蓄。秦人来源于东方,初始文化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征,在周王朝的统治下受到周文化的强烈影响,在与西戎的互动中又接受了部分戎人文化习俗。在融合商文化、周文化和西戎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
二是融合创新。秦国正是在融合创新中发展强大。秦朝建立后实现更大范围的融合,把包括秦文化在内的各区域文化融为一体,创造出辉煌的制度文明,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敦本务实。秦人根据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推行以农为本的政策,并鼓励耕战,培育出勇敢坚毅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实现了富国强兵。
四是中央集权。这是秦文化的政治文化特征。秦国权力长期集中于中央、集中于秦君,能够有效克服他国封建体制之弱点,提高政治、军事效率。秦朝确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即肇源于此。
二、国家博物馆的秦文物收藏
基于对秦文化重要历史地位的深入认识,国博一向高度重视秦文物的征集、收藏和秦文化的研究、展示,作出了一些尝试和努力。
国博有相当丰富的秦文化相关藏品,科学发掘品占很大比重。从时段看可涵盖秦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种类除了常见的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漆木器、钱币、玺印等,还有简牍、碑碣等;不乏名器、珍品。
三、国博的秦文化相关研究与展示
1.国博对秦文化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考古学领域。国博考古部门立足学术前沿,在早期秦文化探索、秦汉畤祭遗址发掘研究等学术热点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果。
2004年起,国博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组建的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一系列重要收获。这些成果使我们对早期秦文化的面貌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寻找秦早期都邑(秦、西犬丘)、追溯秦文化渊源奠定了基础。
2.展览是博物馆活化文物,促进学术研究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重要手段。近年,国博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举办了数个秦文化相关展览。
鉴于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国博于2017年承办了由原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秦汉文明”展,对秦汉文明进行全景式深入解读,诠释了其厚重内涵及深远影响;2021又主办“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秦汉时期统一盛世的视野之下系统展示岭南地区辉煌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与特征。
国博近年还举办过两个与早期秦文化相关的展览:一是2020年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其第四单元“嬴秦摇篮”展示了早期秦文化时期上层统治者的物质文化面貌;二是目前正在举办的“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其中的“嬴秦渊源”单元展出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礼县大堡子山、西山,清水李崖等重要遗址的发掘收获。
3.出版物是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国博近年出版多部图书,展示了在秦文物收藏和秦文化研究、展览等方面的成果。
《中华文明》图录收录了国博所藏秦文物精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是国博藏品的分类图录,其中钱币卷》先秦、秦—五代分册公布了馆藏秦国、秦朝钱币的资料并作了系统研究;正在编辑的《青铜器卷》春秋、战国、秦汉分册和《玺印卷》将全面发表馆藏秦青铜器、玺印资料。国博参与编写的《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详细公布了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西汉水上游地区的考古调查成果。《小城故事》《秦汉文明》《丝路孔道》等图录反映了国博所办秦文化相关展览的成果。
秦文化研究涉及领域广泛,需要各方合作以推进;秦文化研究历程也表明团结协作至关重要。甘肃在秦史和秦文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甘肃东南部的渭水上游和西汉水上游流域是朱圉、秦邑和西犬丘所在地;早期秦文化在此形成并初步发展,奠定了秦文化的特质和形态。因此,在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学术合力方面,甘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过去多年已取得很大成绩。“秦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学术会议的举办,必能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把秦文化研究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