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政协之能”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甘肃模样”
2022年08月26日
字数:3,321
版次:01
本报记者张 柳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也是党和人民始终不渝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倾听人民心声,反映人民愿望,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十二届省政协通过协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集思广益促进决策优化,汇聚共识助力决策实施,开展民主监督推进决策落地见效,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甘肃模样”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服务大局 协商于决策之前
回望2020年,“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近在眼前。就在新蓝图绘制的关键时刻,省政协把如何制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作为年度重点调研任务,通过协商议政活动、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不同形式,把各界代表人士的智慧汇聚起来,为“十四五”规划出主意、提建议,力求充分协商于决策之前。“鼓励中小城市及各物流节点城市与兰州国际陆港、国际空港进行对接。”
“共同打造辐射甘青宁新的物流产业发展联盟。”
“将黄河风情线、黄河景观区、黄河生态保护主题公园、黄河文化特色小镇统筹起来谋划推进。”
一个个观点、一条条建议由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最终形成了关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发展壮大自主可控产业、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22条建议,报省委、省政府后,充分吸纳进我省“十四五”规划中。
大到全省“十四五”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思路与布局,小到一村一户一人的诉求与希望,政协组织与政协人的身影从未缺席。
甘南州卓尼县完冒镇,蓝天白云,绿草溪流。绵延的草原上,一群人围坐成一圈,有人主持、有人记录、有人发言。众人就身边的大事小情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这是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开展以来,每个月都会发生在全镇各个村的场景。青山绿水间,“草原议事会”已成为当地政协协商的亮点工作之一。
“以前总习惯什么事都由干部决策、包办,以至于群众不知情、不领情,好事办不好。现在有事大家商量着来,参加协商的政协委员也会给予指导和建议,这样的方式带动了基层治理创新,让决策在形成前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完冒镇党委书记拉毛才让说。
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近年来,省政协持续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通过搭建协商平台有效服务基层治理,引导市县政协把工作重心聚焦到协商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98%以上的乡镇、街道和一半以上的村、社区建立了协商议事会和议事室,95%以上的省市县政协委员下沉到乡镇、街道,委员与群众坐到了一条板凳上,成为了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集思广益 促进决策优化
2021年4月,由省政协组织编报、庆阳市政协参与反映的《司法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职责调整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被全国政协办公厅评为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十二届省政协以来,该工作在省政协党组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完善流程、提升实效,省政协办公厅报送信息的采用数量和稿件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特别是近两年来,社情民意信息编报数量倍增,实现了年近100期的跨越。信息采用率实现了全国政协年采用20期的新突破,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数量和建议转化实现了“双提升”。
社情民意信息一端连着党委政府,一端连着人民群众,是名副其实的“连心桥”。在省政协的引导下,我省基层政协组织亦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力求在集思广益中促进决策优化。
“咱们这个社情民意开放日活动真是好,让老百姓多了一个说心里话的地方,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快得很,我们都很满意。”漳县三岔村村民张想娃如是说。
每月农历十六,是十里八乡村民来三岔街上赶集的日子。清晨,像张想娃这样的村民,早早聚集在镇社情民意征集办理窗口前,他们中有反映村内巷道水路不通的、有建议加强学校门口垃圾食品管理的、有希望改善出行条件的……2022年以来,三岔镇在漳县政协的指导下,大力推行社情民意快办机制,不仅进一步拉近了干部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更为促进决策优化、推动乡村振兴、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等工作夯实了民心基础。
凝聚共识助力决策实施
目标越是伟大,使命越是艰巨,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汇集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近年来,省政协不断拓展凝聚共识渠道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政协委员、界别群众打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制定省政协党组工作规则及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在加强党建中引领共识;落实与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沟通协商制度,于合作共事中扩大共识;开展省政协系统“学党史读好书聚共识”书香政协建设活动,于学习宣传中增进共识;成功举办南梁精神学术研讨会,进行秦历史文化研究和甘肃长征文化遗址保护研究,编著“红色南梁”三本专著及《人文甘肃》系列丛书,用文化史料凝聚共识;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如火如荼推进,紧密联系群众广聚共识;主席会议成员多次到民族地区调研看望各族群众,坚持重大节日走访省级宗教团体,慰问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于团结进步中凝聚共识,组织开展“港澳委员看甘肃”活动,丰富交流联谊形式深化共识……
多种多样的凝聚共识工作里,委员读书活动无疑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自2020年10月起,晚7点30分,夜幕降临之际,省政协机关715房间的灯光准时亮起,在这里,一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读书网络,将全省政协委员紧紧链接在云端读书群。
“省政协很有特色的一项工作就是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共识,尤其是注重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叶洲说。
“各级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存史资政工作。而读书活动,正是存史资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宁崇瑞说。
“一边看着读书群里大家对南梁精神的解读,一边回忆着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面向群众,什么是忠诚为民,什么是百折不挠。”省政协委员魏莲花说。
书卷常开、灯火不熄。如今,在读书中学习、议政、履职,已成为委员们的“日常”。伴随着书香氤氲、日日学习,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了委员共识,为全省发展稳定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民主监督推进决策见效
“缺水”一词,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似乎和我省东南部的天水市是“八竿子打不着”事。但就在前几年,受城市发展提速以及地下水日趋枯竭等因素影响,天水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间歇性停水、高层断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利事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出台了《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甘肃省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水利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各级党委、政府对照水利实际,与当地水利部门积极对接,在水利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一系列规划、方案、意见落实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见效、惠及广大群众?今年上半年,省政协围绕“科学利用水资源、解决我省水资源匮乏问题”这一主题,组成监督性视察组,深入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市州开展民主监督。
监督过程中,天水秦州区市民李明的话给视察组留下深刻印象,他说:“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2019年9月,随着天水市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李明一家和秦州区80余万人口彻底告别了饮用高硬度地下水的历史。
而当省政协视察组来到秦州区杨家湾调蓄水池时,碧波荡漾、青山染绿的生态景象,则为政策的落实情况增添了有力注脚。
“科学利用水资源”监督性视察,是省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缩影之一。近年来,省政协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民主监督,例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和与央企合作项目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民主监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治理”监督性视察,“推动五链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监督性调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监督性调研……
省政协开展的每一项监督性调研和履职活动,无一不是经过大量的前期策划和精心准备,在此过程中,政协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推进党政决策发挥实效,在新征程上进一步助力发展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