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十年蝶变看发展 一路征程一路歌
——省政协经济委开展委员界别活动侧记
2022年06月17日
字数:1,598
版次:02

本报记者张 柳

  仲夏时节,兰州新区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施工车辆穿梭作业,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场内,起伏的黄土地变得平整;温热潮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智能温室里,一株株玫瑰娇艳欲滴,等待着为千家万户带去美丽与芬芳;大数据中心内,信息正在云上交互漫游,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在新区即将迎来获批十周年之际,省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经济界省政协委员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开展委员界别活动。

“唯有‘震撼’二字能表达心情”

  走进兰州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工人忙碌有序。2016年,兰州电机实施“出城入园”,搬迁至新区。作为始建于1958年的“老企业”,它在新区这片土地上焕发出了新活力,逐渐发展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机及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与兰州电机相比,2018年成立的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则是名“新兵”。尽管“年纪”不大,公司却拥有电子铜箔生产核心技术和全链条研发体系,是不折不扣的高新技术企业。
  调研完“一老一新”两家企业,省政协委员、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甘肃分所副所长惠全红感慨:“新区变化之大、产业发展之快,令人震撼,科技创新没有停留于纸面,而是真正成为了企业前进的第一驱动力。”
  省政协常委、民进甘肃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波也有相似的感受:“虽然来的次数不多,但总是常来常新。企业数量增多、质量提高的同时,营商环境也在持续优化。”
  十年时间,曾经的撂荒地与零星村落上,一栋栋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大片黄土亦被绿色所覆盖,美丽新城的轮廓已然勾勒。
  “经过这次界别活动,我印象中风沙大、植被少的新区印象彻底被打破了。”调研完芦苇茂密、流水潺潺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省政协委员、兰州市工商联副主席、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泽华心情激动。
  “2016年我初来兰州,飞机就落地在新区,那时完全不似如今模样。现在新区取得的成绩,唯有‘震撼’二字能表达我的心情。”省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银行兰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林锋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一核三带”和“四强”行动,新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候。光大银行也将助力新区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期待在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文旅融合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业务合作。

“做一名新区发展坚定的支持者”

  “2010年至2021年,新区经济总量从不足5亿元突破300亿元关口,固定资产投资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市场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2.76万户,进出口总额从不足0.3亿元增长到81.5亿元……”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波,细数着一串串数字,诉说出新区十年来的变化。
  
数字背后,是企业的成长、项目的落地,也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与优化,更蕴含着新区人民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来到新区移民搬迁农村安置区,一幢幢干净整洁的房屋沿着街道铺排开来,这里承接了陇东南暴洪灾害重建移民和舟曲地质灾害避险移民的搬迁工作,在提供温暖新家之外,更为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
  “在安置区,不仅看到了老人,也看到年轻人。新区大力解决移民就业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利于搬迁者,也有利于产业发展,这些年轻人通过技能培训进入企业工厂,成为技术工人,将是新区打造产业高地的重要人才库,也将有力推动‘四强’行动的实施。”省政协常委、民革甘肃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袁斌才说。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擘画了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新区发展思路明确,落实举措有力。”省政协委员、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在广说,建议在未来发展中,依然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打造1小时、3小时、6小时交通圈,着力突出“一核”定位。
  十年破茧蝶变,兰州新区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省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甘肃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涛表示,将做一名新区发展坚定的支持者,积极履职尽责,着力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功能,深化沟通协作,推动更多新区企业融资上市,助力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