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2022年05月23日
字数:1,482
版次:03
中国共产党初建的年代,全国各地工人斗争浪潮此起彼伏,如:1921年7月,上海英美烟厂8千多工人大罢工;1922年1月,香港10余万产业工人大罢工等,许多地区的工友联盟、产业工会也蓬勃兴起,被当时的报刊称“秋花之怒放,夏水之暴涨。”
工人运动虽轰轰烈烈,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周密部署、联合互动、强势支撑等,不可避免出现了力量单薄、松散无援、方式单一、影响范围小,难以保持胜利成果等后果。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以推动工人翻身解放、独立自主进程为己任,为组织领导、运筹谋划工人运动,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下简称“书记部”)。“书记部”通过了解、分析“工运”的现状和形势,认为必须组织召开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建立劳动团体联合战线、密切各地工人组织之间关系,掀起工人运动的新高潮。
经周密研究、紧张筹措,“书记部”确立了“不分地域、不分党派,只要是工会组织便可派代表参加大会”的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识整体、顾大局,不限观点立场、不究矛盾争执,为工人解放事业同聚一堂、共谋大计的宽广胸怀。
1922年4月11日,“书记部”在《民国日报》上发出《关于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邀请全国各工人团体代表1922年5月1日在广州报到:“五一纪念节在适宜地点召集全国劳动大会,本‘书记部’认为有举行必要,特拟定宗旨及办法列下……请贵团体选派代表一人,持贵团体选派证书,如期赴会为荷。”
通告发出,得到各地工人团体的积极响应,5月24日的《民国日报》发消息说:“接到通告的工会,都大为欢欣,竞派代表与会。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各处派代表赴粤者约三、四十人,加上广州各工会代表,合计竟达一百六十余人,代表工人三十余万。”
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广东机器工会礼堂”开幕,与会代表来自全国110多个工会和工人团体,有共产党、国民党、无党派人士、无政府主义者等共173人,中共代表有:李启汉、邓中夏、林伟民、苏兆征等倍受拥戴的“工运”领导人。
6天的会议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听取“书记部”关于大会筹备情况的汇报;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域工人斗争情况;大会发言;讨论提案等。由于代表派别有异、人员复杂,立场不同,讨论时常发生激烈的分歧和争执,主持大会的共产党人采取协商表决、求同存异等办法排解纠纷,化除矛盾,牢牢把握大会的宗旨和方向,保证了日程的顺利进行。
大会期间,收到代表提案近百件,经审查委员会整理归纳、评议审核,最后讨论表决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案》《规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案》《八小时工作制》等10件提案。其中最受关注、最重要的6件均是中共代表提出来的,充分表明大会对中国共产党意愿、主张的赞同和支持,也让共产党人倍加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增强了肩负起领导工人运动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大会发布的《第一次劳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要把各地工人们按照产业组织的工会,联络起来,组织各种全国的产业总工会……无论哪种或哪个地方的工人们对资本家的奋斗,都是我们这个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奋斗;我们必定要互相援助,才能得到胜利。”
《第一次劳动大会宣言》不但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准备,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邓中夏曾经描述说:“根据一次‘劳大’的决议案,实际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已有指挥全国职工运动之权。”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派别、组织携手合作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联合奋斗的新纪元,把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时期。
工人运动虽轰轰烈烈,但因缺乏统一领导、周密部署、联合互动、强势支撑等,不可避免出现了力量单薄、松散无援、方式单一、影响范围小,难以保持胜利成果等后果。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以推动工人翻身解放、独立自主进程为己任,为组织领导、运筹谋划工人运动,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下简称“书记部”)。“书记部”通过了解、分析“工运”的现状和形势,认为必须组织召开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争取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建立劳动团体联合战线、密切各地工人组织之间关系,掀起工人运动的新高潮。
经周密研究、紧张筹措,“书记部”确立了“不分地域、不分党派,只要是工会组织便可派代表参加大会”的原则,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识整体、顾大局,不限观点立场、不究矛盾争执,为工人解放事业同聚一堂、共谋大计的宽广胸怀。
1922年4月11日,“书记部”在《民国日报》上发出《关于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通告,邀请全国各工人团体代表1922年5月1日在广州报到:“五一纪念节在适宜地点召集全国劳动大会,本‘书记部’认为有举行必要,特拟定宗旨及办法列下……请贵团体选派代表一人,持贵团体选派证书,如期赴会为荷。”
通告发出,得到各地工人团体的积极响应,5月24日的《民国日报》发消息说:“接到通告的工会,都大为欢欣,竞派代表与会。北京、天津、唐山、长辛店、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各处派代表赴粤者约三、四十人,加上广州各工会代表,合计竟达一百六十余人,代表工人三十余万。”
1922年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广东机器工会礼堂”开幕,与会代表来自全国110多个工会和工人团体,有共产党、国民党、无党派人士、无政府主义者等共173人,中共代表有:李启汉、邓中夏、林伟民、苏兆征等倍受拥戴的“工运”领导人。
6天的会议日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听取“书记部”关于大会筹备情况的汇报;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域工人斗争情况;大会发言;讨论提案等。由于代表派别有异、人员复杂,立场不同,讨论时常发生激烈的分歧和争执,主持大会的共产党人采取协商表决、求同存异等办法排解纠纷,化除矛盾,牢牢把握大会的宗旨和方向,保证了日程的顺利进行。
大会期间,收到代表提案近百件,经审查委员会整理归纳、评议审核,最后讨论表决通过了《罢工援助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通讯机关案》《规定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案》《八小时工作制》等10件提案。其中最受关注、最重要的6件均是中共代表提出来的,充分表明大会对中国共产党意愿、主张的赞同和支持,也让共产党人倍加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增强了肩负起领导工人运动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大会发布的《第一次劳动大会宣言》明确指出:“要把各地工人们按照产业组织的工会,联络起来,组织各种全国的产业总工会……无论哪种或哪个地方的工人们对资本家的奋斗,都是我们这个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奋斗;我们必定要互相援助,才能得到胜利。”
《第一次劳动大会宣言》不但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准备,也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邓中夏曾经描述说:“根据一次‘劳大’的决议案,实际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已有指挥全国职工运动之权。”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派别、组织携手合作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联合奋斗的新纪元,把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