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青春在艺术中升华
——记“甘肃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民盟甘州区委员会盟员徐宁
2022年05月11日
字数:1,707
版次:02
  

通讯员 李文慧


  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痴迷于传统的非遗文化项目——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坚持义演上百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不断发展壮大非遗文化,创作出了多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位广受欢迎的年轻艺术家就是张掖市甘州区文化馆副高级曲艺表演艺术师、市级非遗传承人徐宁。
  

痴情艺术青春作伴好追梦

  今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徐宁自幼受家庭熏陶,对电子琴、二胡、小号等乐器具有浓厚的兴趣。2011年,他考取了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大一迎新晚会上,徐宁第一次看到了川剧绝活——变脸,并深深为之震撼。经多方打听,徐宁得知变脸表演者为成都川剧院副院长蔡少波,专修器乐表演的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拜师学习川剧表演艺术。
  迎新晚会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辗转来到成都川剧院的大门口,当他兴奋地找到蔡少波院长表明来意时,蔡少波婉拒了他。但徐宁并没有气馁,而是一次又一次、满腔热忱地去找,当徐宁第七次把蔡少波“堵”在成都川剧院的大门口时,蔡少波被这个大学生对艺术的执着所感动,同意收他为徒。大学四年时间,当同学们都在享受周末时光时,徐宁却一直辗转于学校和成都川剧院之间,以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苦学变脸艺术,不到三年时间,徐宁就可以跟随恩师登台演出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短暂而又充实,徐宁既完成了学业,同时也学到了川剧绝活——变脸。这为他今后踏上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守正创新 木偶变脸喜相逢

  大学毕业后的徐宁先后受聘于原甘州区艺术团、张掖市甘州区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和甘州区文化馆。
  期间,他对甘州区优秀的民间传统表演艺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其第八代、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木偶艺术表演技艺,并尝试在传承中创新。他将川剧变脸艺术与杖头木偶戏表演有机结合,特别是将川剧中的吐火、变脸等绝技成功植入杖头木偶表演中,创编演出了木偶戏剧目《奇偶出彩》,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开创了甘州区传统技艺与创新融合发展的先河。 
  近两年来,他曾多次代表甘州区赴中央电视台、敦煌等地参加展演和节目录制。他还主动参加进乡镇村社、街道社区、军营、养老院等惠民活动,年均义务演出100多场次,开展非遗进校园等展示传承活动50多场次,累计展示展演300多场次。
  2021年春节期间,甘州区在甘泉公园举行大型灯展,为了丰富市民节日生活,徐宁每天冒着严寒,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坚持表演了20多天。有一次不小心脚扭伤了,他还是一直咬牙坚持。朋友都问他为什么如此卖力?他淡淡地说:“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我得对得起观众的掌声和期望。”
 

艺海无涯无限风光在险峰

  近年来,徐宁先后参加了省市区举办的各类非遗戏剧、曲艺表演培训班,参加了由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三部门联合举办,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非遗传承人群高级研修班”。2019—2021年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我的美丽乡村》《乡村大舞台》《欢乐城市派》等节目录制,并多次获得“最佳表演奖”“最佳风采奖”“优秀演员”等荣誉。
  2020年,徐宁先后被甘肃省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吸纳为会员;2020年8月由他设计制作完成的《裕固族舞蹈木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保护知识产权;2021年先后被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吸纳为会员;2021年创编的木偶戏剧目《奇偶出彩》入选张掖市精品文艺项目;2021年被评选为张掖市甘州区管拔尖人才并建立了甘州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传习专家徐宁工作室,同年成为政协张掖市甘州区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
  此外,他还将掌握的“变脸”“木偶表演艺术”“长嘴壶功夫茶艺”等非遗项目学深、学透、学精,把舞台搬到群众中,在互动中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他以甘州区深厚的民间文化、丝路文化、西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基础,以木偶变脸、吐火为引子,借非遗文化展示甘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助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徐宁,这个把艺术当作毕生追求的人,将川剧变脸艺术与甘州杖头木偶戏表演巧妙嫁接,把戏剧舞台艺术和吐火表演有机融合,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让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