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共谋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道
——省级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022年03月18日
字数:2,336
版次:01
  

本报记者张 柳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时间,当大家谈起疫情时,没有了2020年初的那种恐慌,但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紧绷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这类防护“三字经”早已深入人心。
  人们的生活回归日常,却又“不同寻常”。近期,国内多个省份发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省级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纷纷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与力量。
  

减轻疫情影响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疫情之初,各类实体商家遭遇困局,线下交易急剧萎缩。
  “大量中小企业在失去收入的同时还要保障员工工资、税收、房租的正常支付,这对于实体零售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乃至是致命的影响和冲击。”民建甘肃省委会指出,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出现了暂时性的经营困难,加重了融资风险,并且因缺少抵押资产和有效担保,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度。
  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线下实体商业零售企业属于保障普通群众就业的重点行业,提供了全社会80%的就业岗位,直接关系到保就业的民生大计。为此,省民建提交了《关于减轻疫情影响 帮扶线下实体商业零售企业的提案》,建议政府协调商业银行系统,帮助解决实体零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对企业存量贷款采取主动降息、延期续贷等方式,使广大市场主体得以正常运行。同时建议税务部门针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快出台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实行缓征缓交及减免相关税费,并降低门槛、减化流程,取消相关限制条件,使出台的相关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省政协委员马健说:“受疫情影响,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确实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甚至濒临倒闭。希望政府能设立定向纾困资金,用于提供贷款贴息、减免部分企业厂房租金、降低水气价格、缓交社保、提供稳岗补贴等,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省政协委员高云虹也建议,应在信贷、扶持政策等政府能够调动的方面,向实体经济倾斜,把实体经济中的中小企业“保生存、谋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将十分严峻。政府及职能部门应组织中小企业税、费专项清理工作,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促进恢复与发展重振我省旅游业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日渐突出。然而受累于疫情,我省旅游业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旅游经济营收呈现断崖式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甘肃旅游业产生了三大困境,一是旅游经济严重下滑,二是旅游产业全面受损,三是旅游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省政协住澳门委员郑国恒、佘学彬、覃伯德等七人联名提交了《关于以制度优势抗击疫情重振甘肃旅游业的提案》,他们共同建议,应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景区宣传、信息传递和产品线上推广等线上服务,支持VR/AR、5G、3D等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广泛应用,鼓励支持相关机构、创意设计企业针对历史遗迹、文化古迹、著名景区、博物馆、图书馆等,开发一批虚拟再现产品,培育发展虚拟再现类的旅游服务业。
  在“大文旅”之下,我省乡村旅游是颇具亮点和成绩的分支之一。就拿2020年即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第一年来说,甘肃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8013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238亿元,已占据全省旅游业的“半壁江山”。
  “旅游业是与乡村宜居兼容的产业,也是将乡村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来源的产业。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乡土味,重点在规模化和高质量。”民盟甘肃省委会在《关于把握后疫情时代特征,加快我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我省应将旅游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主体产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抓好“安全旅游”这一原则,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
  

建设人才队伍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中国经验证明,通过落实公共卫生措施,在核酸检测、移动通讯等新技术的辅助下,完全可以在疫情爆发之初,有效扼制住疫情蔓延趋势。
  而要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政策、开展密集的核酸检测,则离不开医护人员。“根据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省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仅1.75人,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6.56人。而2020年全省疾控机构人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共占71.72%,全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本科学历占24.03%,硕士占4.11%,博士仅占0.21%,以上数据凸显了我省公共卫生人才存在严重不足。”省政协委员李应东用数字说明问题。
  为此李应东委员建议,应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尤其针对目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极度短缺的现象,除考虑扩大本科生招生以外,也可借鉴临床医学专业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目前在职的公共卫生队伍,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毕业后继续教育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和能力。
  王志平、侯扶江、宋戈等五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关于围绕疫情防控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进一步提升我省疫情防控能力的提案》中也提到,应培养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疫情防控队伍,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人才支持。具体来说,首先是会同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省内高校和省级三甲医院,强化感染病学、重症医学、中医学、流行病学、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学科建设,增加这些急缺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招生规模,为我省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水平防疫人才。其次,则是对现有的疫情防控人员进行在职培训,通过专题培训班和外派进修等方式,不断提升疫情防控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只有建立起高素质的疫情防控人才梯队,才能构建高效的疫情防控体系,提升重症救治能力,真正实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