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支持西部科技创新工作 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创新驱动战略
2022年03月11日
字数:2,143
版次:02
  

本报记者 师向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再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对甘肃而言,在“四强”行动中如何做好“强科技”、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更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在此次全国两会上,多位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于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突出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这让来自西部高校的委员既十分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在小组讨论中,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提升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能力,并系统部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他建议,在国家重大科研基地部署中,前瞻性地加大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布局,切实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要有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严纯华委员所说的“国家重大基地”,正是高等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对此,住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产业化总监、研究员蔡晓红深有体会。在小组讨论中,她建议将重大科研计划和项目向西部地区倾斜,从国家层面加大支持和投入,把西部地区的长板做长。
  “从国家布局看,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合肥这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粤港澳大湾区基本确定是第4个。实际上几年前在论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时,我们就提出兰州也应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从科技地位来讲,兰州并不比合肥差,我们有多个大科学装置,有多个中科院的研究所,我们也有综合性大学。”在全国两会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蔡晓红委员说,尽管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轮布局中,兰州没能进入国家序列,但我省依然要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去争取。“如果能将兰州真正建设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意味着我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有了极具优势的平台,对提升我省科技实力、稳定科技人才队伍、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住甘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锐也就支持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发出呼吁。他说,兰州大学作为扎根西北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时的殷殷嘱托。“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落实好兰州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国家能予以更多政策倾斜和支持。”
  今年起,我省将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住甘全国政协委员普遍认为,在“四强”行动中,对于其他“三强”行动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而言,“强科技”都将发挥重要支撑和抓手作用。
  “‘四强’行动中,‘强科技’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说,种业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对他本人和他所在的省农业科学院而言,落实“强科技”行动,首先是要做好“强种业”,通过科技手段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利用,特别是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实现甘肃的种业振兴。同时,科研单位要在产业发展中自觉做“创新链”的链主,围绕产业链进行技术集成和攻关,以科技创新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此外,还要通过加强科技支撑来保障粮食安全,特别要加强耕地质量的提升和防灾减灾技术的研发,以及智慧化、机械化技术和绿色增效技术的研究,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
  对于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深表赞同。柴强委员说,在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对农业科技工作者而言,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升耕地的产出率,在保证产出的同时确保耕地的健康。”柴强委员告诉记者,2021年,他的团队拿到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技项目,希望通过科技攻关,减少耕地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耕地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
  作为长期深耕马铃薯种业的企业家,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恺,对以科技创新支撑粮食安全有着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中,她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建议要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道新的“保险”。
  我省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重要战略实施区,对于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保障作用。在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马全林看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同样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马全林委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合拢区域逐渐扩大,特别是雅布赖风沙口在我省民勤北部形成3处沙带,呈现加剧合拢态势。“治理两大沙漠合拢,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研究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口及沙带风沙移动规律、沙漠扩展过程,解析水、植被、沙的关系,集成人工植被带建设、生态保育和生态产业融合等关键技术体系,选育优良固沙植物品种,制定修订相关技术标准,构建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