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柴 强委员:
在甘肃建设国家级草类育种基地
2022年03月09日
字数:1,303
版次:02

本报记者 师向东




  “我国是草牧业大国,草种业则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解决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住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说,此次两会他重点关注我国草种业发展问题,准备了《关于建设国家草类育种基地带动草种专业化生产带建设的提案》。
  据柴强委员介绍,目前,我国草种业发展面临着供需矛盾尖锐、安全隐患大;良种生产“四化”建设滞后;科技力量和专业化平台建设薄弱,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挑战。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对我省草种业发展而言同样如此。“我省是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之一,省内气候、土壤类型多样,草类育种条件得天独厚,同时还有着强大的草学科技力量和国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支撑。”柴强委员认为,甘肃牧草种质资源居全国之首,有“草地资源博物馆”之称,已形成诸多大宗商品草种的核心基地和市场集散地,是我国草种业的摇篮和前沿地带,以甘肃国家草类育种基地带动我国草种专业化生产带建设,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能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产业增长点。
  为此,柴强委员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在甘肃河西走廊建设国家级草类育种基地,搭建国家草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筛选、草类生物育种的专业平台,形成专业化草类品种培育的技术和人才辐射源。
  同时,在此基础上将西部地区专业化草种生产带建设列入国家规划,由国家相关部委设置种业基地建设专项或在国家级制种大市、大县确认方面给予倾斜,重点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阿拉善地区,宁夏盐池、平罗、原州,陕西榆林,青海省海东等地建设主要草种生产核心区。
  此外,建议设立草种业专项支持资金,支持育种基地和草种业产业带发展。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六省区教学、科研单位研究和大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构建“以大型企业为载体、以种植基地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障粮食安全,除了种业问题,还应关注耕地问题。”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柴强委员对耕地问题也十分关注。
  在柴强委员看来,耕地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就数量而言,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有限的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相关政策对此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而另一方面,则是耕地质量需要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柴强委员说,对农业科技工作者而言,确保农田是良田,就是要通过科技的方式加强耕地的产出率,在保证产出的同时还要确保耕地健康。
  据柴强委员介绍,近年来,他一直带领团队开展农田质量提升方面的研究,并于2021年拿到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科技项目。“除了甘肃本地的科技工作者之外,还有青海、河北、天津、北京等地的专家也参与其中,希望通过科技攻关,减少耕地在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耕地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