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趣说“门钉”
2022年02月21日
字数:1,612
版次:04

钱国宏


  我们在游览沈阳的故宫、北京的紫禁城等一些中国古典宫殿建筑时,经常会看到古典建筑的大门上,布满了金灿灿的、状如馒头大小的门钉。这些门钉到底是干嘛用的?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门钉即已有雏形了,墨子在著作中称之为“涿弋”,“长二寸,见一寸”(即钉入门板一寸左右)。在中国古代的建筑里,门钉一般安装使用于位于城门、宫门、院门、券洞门位置的板门上。门钉的最初用途主要源于军事需要,也即最初是用来抵御敌方用火攻城的——古人在“涿弋”上涂满了泥,可以起到防火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门钉的作用也逐渐由军事用途扩展到大门的装饰、代表等级、加固门板等用途上。金光灿灿的门钉,密密地钉在朱漆大门之上,看上去是既壮观瞻,又保门之坚固。
  人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现古建筑上的门钉数量不一。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硫璃,门设金钉。”“坛庙圆丘外内垣门四,皆朱扉金钉,纵横各九。”朝廷对门钉的使用颁布了“一定之规”,其规则的制定源于我国古代《阴阳说》及封建的恩封制度:
  皇宫城门上,门钉是九九八十一个;王府的门上,门钉是七九六十三个;公侯的门上,门钉是四十九个;员的门上,门钉是二十五个;老百姓家的门上,不允许安装门钉!所以,老百姓才被俗称为“白丁儿”。
  皇室宫殿的门钉排列顺序是:“纵九横九”,即横九路、纵九路,加在一起恰好是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因为“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单数,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易·乾》中载:“九五,飞龙在天”,古代以“九五之尊”代指帝王之位。供奉历代帝王的帝王庙建筑,每扇门的门钉也是横九路、竖九路,81个门钉。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的规定是:“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世子府制,正门五间,门钉减亲王七之二(减掉七分之二)”;“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均以铁。”不仅规定了门钉的数量和排列顺序,还明确规定了门钉的材质。因为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大门上的门钉若是坏了规定,那就等于惹祸上身,轻则受到刑罚,重则杀头灭门。
  门钉的主要作用除了战事需要、装饰、代表等级外,还有加固门板的作用。古代的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长,风吹雨淋,很容易散开。为避免散落,工匠们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北京紫禁城东西南北四个门中,除南门午门(下门开五个门)外,其余都开三个门,朱门上都有金黄色门钉。这一排排门钉,不仅有其构造功能,也是装饰品,并体现着中国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门钉的质地一般分为铁质、铜质、木质、石质四种。铁质门钉一般使用在早期寺庙建筑的板门上,以唐、宋时期居多;铜质门钉则大量使用于明清时期,并且在铜上鎏金,金黄色与朱门颜色极为相匹配;清晚期偶尔也有木质门钉出现,用圆木旋出钉形后,涂上黄色,一般体量较小,用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门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石乳钉,用于地下墓室石门上。这是由于陵寝的地宫潮湿阴冷,用木头材质很容易朽腐,所以陵墓的诸多墓门多用石材制成,石乳钉就是在石门上剔凿雕刻而出成钉形。有些贵族陵墓或是皇室陵墓,也为了彰显其高贵地位,在石乳钉上涂以金水。现代考古发掘发现,唐代的陵墓内曾出现了绿褐色门钉,辽代的陵墓中出现了黑彩色门钉。
  门钉的形状主要有圆形和花瓣型两种。圆形门钉从纵刨面看,底部较粗,头部较细,中间偏下有一个二道台,具有阳刚之气。花瓣型门钉也有一个二道台,上部则有五瓣、六瓣、八瓣之分,莲花瓣状如金锤,似女人的乳房,具有阴柔之精美。
  古代门钉的钉和帽是分开制作的,两个部分做好后,用铅锡把二者浇铸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直接使用。
  懂得了这些门钉知识,以后我们再游览古典建筑时,就不会为门钉而乱猜一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