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 牢牢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
2022年02月18日
字数:2,312
版次:02
本报记者 邱瑾玉
当前我省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交汇叠加期,要赶上全国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为此,省级各民主党派、广大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国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使命担当,为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谋划推进“强科技”行动建言献策。■ 用创新精神培植优势产业
2月13日,在武威市凉州工业园区北区,中电新能源武威凉州区70MW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由于采用多个创新解决方案,仅仅三个月时间,就于当年的12月29日顺利完成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可达1.3亿千瓦时。
聚焦优势重点领域,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可以说是抓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对于我省而言,发展壮大新能源、振兴种业等,就是这样一个个“牛鼻子”。
“十四五”时期是甘肃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能源体系的重要阶段。民革甘肃省委会在调研中发现,储能技术如何创新应用,对服务和推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意义重大。为此,省民革在《关于打造河西走廊新能源发展创新高地的提案》中建议,要尽快实施熔盐储热技术集成、电网侧独立建设“共享”储能电站、光热发电、电网安全运营等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攻坚行动。同时,要试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区域电网,谋划打造零碳产业园和零碳“飞地”产业园,承接更多优势产业项目的转移聚集,将河西走廊打造为集新能源生产、储能、外送、消纳和发展模式创新、产业创新为一体的新高地。
科技创新有赖于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要在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围绕我省实施种业振兴5大行动,民盟甘肃省委会在《关于优化种业科技体系创新的提案》中认为,应依靠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利益联结,把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紧密联系起来,整合为全省农业科技资源。
提案建议,要加大育种政策落实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现代种业提升发展。鼓励科研人员创办、协办、领办、合办种子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个人科研工作室,将收益用于改善研发条件和建立激励制度,形成“科研服务企业,企业反哺科研”的良好局面,促进种子资源和育种人才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转移。同时,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省级和地市科技资源,从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次构建全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完善种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
■打造一流高水平创新平台
“我省现有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220个。”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在《关于加强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案》中写到,“但同时也要注意,中科院兰州分院由7个研究所合并为3个院所。近物所、化物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项目落户至江浙粤;省属科研平台也存在流失,省科学院磁性材料研究所落户宝鸡,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面对我省传统科技创新平台优势日渐削弱的现实,省九三学社在提案中建议,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创新等各类要素顺畅对接、优化组合,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整合重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驱动核心动能,继续推动兰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质量提升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给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有效释放科技队伍巨大创新潜能,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服务水平。
省政协委员李大军在调研中发现,从全国来看,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在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依托企业建设的实验室少。他认为,应围绕加速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以企业为主导,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育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在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
为此,李大军在《关于加大金昌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的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协调科技部完成“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支持其承担更多科研任务,进一步推动金昌市镍、钴、铜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创新发展。同时,应加大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力度,使其更好发挥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聚集作用。
■ 加快建设人才高地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民盟甘肃省委会在《关于加快甘肃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分层分级设立地方人才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倾斜支持力度,如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设立西部专项或“西部学者项目”人才支持计划,制定针对西部地方高校的特殊政策,设立针对西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培育专项计划和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专项等。
民建甘肃省委会在《关于我省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提案》中建议,推进“柔性引才”,让高层次人才“流动”起来,提高人才的贡献率。比如,加强与中科院兰州分院等在甘直属科研机构的合作,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支持高校柔性引进中科院兰州分院科研人员等。同时,要借鉴外省对技术工人的招引政策,出台我省技术工人租赁安居工程计划,对在我省重点产业链企业就业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提供相应的租赁住房或房租补贴。
郑小平委员基于“兰白自创区”“兰白试验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建议将“高新特精”中小企业创始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与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科技分红机制挂钩,引导“高新特精”中小企业引入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集聚高端人才,将所属区域打造成为我省优秀工程师、技术能手和工匠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