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长庆油田开创6200万吨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01月17日
字数:3,339
版次:18




  截止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当年生产石油2536.01万吨、天然气465.43亿立方米,折合油气当量6244.63万吨,较前一年净增长203.63万吨,标志着我国最大油气田在6000万吨之上油气事业迈出新步伐。
  发祥于甘肃陇东,崛起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地区分公司,主要在鄂尔多斯盆地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及新能源等业务,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蒙四省(区)。
  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二大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量分别排名全国第二、第三。油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具有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征,非常规油气占主导地位,油气层被业界形象地称为“磨刀石”。
  经过51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持续快速有效发展,长庆油田已成长为我国油气产量最高的油气田,也是我国近10年来油气上产幅度最大的油气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长庆油田克服疫情防控和能源保供的双重压力,勘探增储“多点开花”,油气产量再攀新高,页岩油、致密气多项技术指标创国内纪录。企业改革稳步推进,荣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央企第一家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在庆阳革命老区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北京主气源地建成百亿方采气厂。“西部大庆”建设成果更加丰硕,经验更加成熟,是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和缩影。
  

勇担使命为祖国“加油增气”

  长庆油田创建于1970年,创业初期,为响应党和国家“在西北老区建设大油田”号召,长庆人胸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十分简陋的物质条件下,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油气报国豪情和“三个石头一口锅、三顶帐篷一个窝”的创业斗志,创造了“跑步上陇东”、唱“压裂歌”、吃“压裂饭”等一系列英雄壮举,轰轰烈烈拉开了“石油大会战”序幕,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贡献了“长庆力量”。
  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在地质条件极差的地区寻找大油气田无异于大海捞针,长庆人的寻油找气之路异常艰难。有专家形象地比喻,如果把中东的油藏储层比作高速公路,那么长庆的油气储层就好比羊肠小道。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庆油田始终立足党和国家战略布局,胸怀“国之大者”,找准历史方位,不断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实践中开创油田发展新局面。立足低渗透实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的瓶颈逐步突破。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塞1井在三叠系延长组,陕参1井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相继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石油勘探开发由侏罗系转向三叠系,由中生界以油为主转向古生界油气兼探,快速发现和成功开发了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靖边气田。90年代末期,油田发展迈入了“油气并举,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世纪以来,先后探明并高效开发了苏里格气田、西峰油田、姬塬油田、华庆油田等,油田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8年以来,油气当量每年净增500万吨,2013年突破5000万吨,2020年达到6000万吨,2021年乘势而上,攀上6200万吨新高峰。
  51年来,长庆油田先后成功开发了34个油田和13个气田,建成了我国百万吨级页岩油示范开发区和首个400亿方大气田。目前长庆油气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和1/4,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8亿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增加了重量级法码,对于构建我国能源安全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创新发展坚定走油气高质量道路

  长庆油田在“三低”油气藏上建成中国最大油气田,成为我国近十年油气产量贡献最大的油气田,源于技术和管理的持续创新,探索出一条非常规油气资源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道路,让长庆如今在6000万吨巨大体量上,仍具备可持续上产的潜力。
  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发展五大油气成藏理论和四大油气开发技术系列,形成了获取油气资源的原创性理论认识和配套技术体系,不断突破低渗透及非常规资源开发极限。特别是近年来,创新研发黄土源井震混采三维地震、高精度测井等技术,给地下数千米深的复杂储层做“CT”,精准找到了油气“甜点”;突破水平井钻井、体积压裂等多项核心技术,探索“立体式、大井丛、工厂化”作业方式,页岩油、致密气创造了多项工程及开发指标的国内纪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十三五”期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9项、授权专利1535件。
  管理创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逐步建立归核化布局、市场化运作、数字化转型、一体化集成的“四化”油公司模式,稳准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理顺勘探开发、油气销售、新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勘探开发、生产经营、产储运销实现一体化,长庆油田成为全国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同时,发力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实现了大漠深处、梁峁之间十余万口油气水井、数千座场站、上百万台生产设备的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数字化指挥,大幅提升了劳动效率,油田产量从2000万吨到目前的6200万吨,用工始终保持在7万人左右,劳动生产率翻了一番。
  

环保优先 勇当绿色低碳排头兵


  鄂尔多斯盆地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流经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在推进发展过程中,长庆油田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理念,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与油气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进能源绿色转型。
  坚持推动“油气并举”,建成了我国最大规模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和天然气管网枢纽中心。西气东输、陕京管道、靖西线等15条天然气干线在长庆交汇,长庆“先锋气”源源不断输往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40多个大中城市,累计供应超天然气5000亿立方米,惠及居民4亿多人。在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着力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形成了林缘区、水源区、农缘区、库缘区等八种生态保护模式。先后在陕北、陇东区域启动绿色矿山、水源区保护、陇东碳汇林、生态示范区建设工程,建成“中国石油长庆林”“长庆碳汇林”等10多处大型绿色屏障,油区绿化面积达95%,仅甘肃陇东油区碳汇林面积达80多万亩。
  践行“双碳行动”,长庆油田将新能源纳入油田发展战略,从开展老油田系统优化简化、伴生气综合利用等节能工程,到风电、光电、地热、CCUS等减排项目,全方位构建多能互补的新格局。目前,已形成年处理10万吨二氧化碳液态能力,相当于在黄土高原上种下了约4000公顷的森林。在中长期规划中,长庆油田将建成陕甘宁蒙地区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最终实现大规模的CCUS产业化运作。
  

共享共建 有力彰显“长庆担当”

  长庆油田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延安、庆阳等革命老区。从上世纪70年代初的陕甘宁石油会战到如今6200万吨的高效开发,长庆人从未忘记从哪里来,也从未忘记要往哪里去,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积极带动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深度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彰显了央企为民的赤子情怀。
  围绕甘肃陇东千万吨能源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内蒙古天然气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推动构建国内最大的储运、炼化、销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一体化油气产业集群,扶持油区中小企业6000余家,促进就业百万余人,为陕甘宁蒙地区工业发展与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带动石油天然气开发产业成为甘肃庆阳、陕西延安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大力支援地方道路建设、文化教育、环保绿化、人畜饮水等公益项目。“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在庆阳革命老区累计投入道路共建、饮水工程等项目资金近10亿元;先后投入扶贫资金超过8000万元,实施养殖、电商等帮扶项目上百个。油田驻村书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用心用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了53个贫困村、1167个贫困户全部脱贫,书写了现实版的企地“山海情”。
  

基业长青打造百年长庆

  面向未来,长庆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的殷切嘱托,自觉把油田改革发展放在国之大局中审视、谋划、推动,确保党中央战略决策部署到哪里,油田就坚决贯彻落实到哪里,擘画了“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目标愿景和“三步走”发展路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底气更足。
  走过万水千山,仍需跋山涉水。长庆油田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乘势而上、再接再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始终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排头兵”。 供稿彭旭峰 秦楚张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