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马 忠委员:
亟需从国家层面构建 良性运转的生态补偿机制
2022年01月17日
字数:1,102
版次:05

本报记者 邱瑾玉 崔 莹

  “黄河好了,我们牧民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在玛曲县调研时,当地牧民的这句话,让省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马忠心里一直沉甸甸的。他说,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屏障,从国家层面建立整体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我省在生态修复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能够找到的最大公约数。
  黄河干流在玛曲草原流经433公里,占甘肃省境内黄河流域面积的59%。因此,玛曲草原的生态恢复对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这次调研结束后,马忠委员就着手写了《尽快建立完善甘南水源涵养补给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答复。2021年8月,甘肃、四川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四川-甘肃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根据协议,两省按照1:1的比例共同出资1亿元设立黄河流域川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流域内污染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等方面。如今,在玛曲县经过治沙处理的草场又重新长出了牧草,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草原管护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被重新激发出来。
  “玛曲草原的变化,展现了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理念创新和全新的制度设计的优势。”马忠委员说,事实上,生态补偿制度与机制设计、实施的初衷既是为了对现存环境问题的“事后补偿”,也包括了对未来生态环境保护与维护的长期生态投资,包括政策的“强制”,也包括市场的“激励”,是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这几年,马忠委员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对甘肃省典型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研究表明,在河流的上游,包括黑河上游和石羊河上游,以及甘南地区(黄河上游),生态补偿的着眼点应该是提高区域的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建设,保护草地,减少超载;石羊河下游民勤地区的生态补偿主要以防风固沙为主,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场,减少土地退化,防止沙漠化;陇南地区生物物种丰富,应加强栖息地保护,增加生物多样性。
  以祁连山地区黑河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例,我省支持黑河流域的张掖所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肃南县和酒泉市所辖金塔县,石羊河流域的武威市所辖凉州区、民勤县,共3市7县区在黑河石羊河流域开展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其中,2020年省财政厅下达试点县区奖励资金3500万元;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根据考核结果下达奖励资金1650万元。
  “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示范项目的开展,为持续推进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工作积累了经验,也表明当前已经具备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条件。”马忠委员说,“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本地区,我省要更好地担负起坚决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亟需从国家层面构建起良性运转的生态补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