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省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议
2022年01月05日
字数:1,716
版次:01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反映,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挥上游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始、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优势,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支持青海、四川、甘肃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为甘青川三省携手共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具有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始、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优势,同时还具有以下区域发展特征:一是少数民族世居地或聚居区。全国56个少数民族在三省毗邻地区均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113万(甘肃265万、青海280万、四川568万),主要覆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美美与共”,生生不息,互助发展,形成了互为环境,互为条件的生态性民族关系,既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保障,也保留了各民族特征和民族地位,形成和构筑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二是进疆入藏咽喉通道。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属于涉藏地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大任务。由于地理气候生态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单元、文明板块、文化特色,构建了河西走廊、藏羌走廊、河湟文化,是多彩多姿的国家“民族走廊”,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高地。三是地理地形条件复杂。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其过渡地带,属于地质气象灾害频发地带,交通运输短板突出,旅游服务供给不足。
当前,甘肃、青海、四川毗邻地区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正处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支持甘青川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不仅可打破毗邻地区条块分割,有效解决原有各级各类示范区交叉重叠和多头管理碎片化问题,集中发挥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共同拓宽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新路子,对于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史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此,建议:
一、实行部省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即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参加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携手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科学有效的共建机制。在严守国土“三线一清单”基础上,划定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域界限,制定《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强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
二、加大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加快建成兰合—西成高铁通道、兰张高铁通道,大力推进成都—格尔木、陇南—九寨沟、敦煌—格尔木铁路建设,支持在建的张掖—汶川、乌海—玛沁、兰州—郎木寺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推进碌曲—久治、肃北—德令哈高速公路和甘孜、武威机场及早开工建设,以内通外畅、高效衔接、综合立体的快速交通网,发挥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坐中连多”的区位优势,即位于新时代西部开发中心,与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大敦煌旅游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北部湾城市群及东盟国家紧密相连,旅游资源高度互补。国家文旅部近期公布的十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中,有七条就贯穿甘青川三省地区,如中华文明探源、黄河世界遗产,黄河生态文化,红色基因传承,黄河乡村振兴之旅等。要加强旅游线路一体化建设机制,突出毗邻地区主题和文化片区,着力构建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及古遗址和博物馆综合展示体系集群,塑造多元融合的区域文化中心,共同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新时代黄河文化。
三、大力提升应急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积极建立和完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跨区域应急救援、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协同机制,加强跨省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物资以及应急演练,切实提升跨区域保障能力。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大数据、信息共享,在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
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具有自然景观多样、生态风光原始、民族文化多彩、地域特色鲜明优势,同时还具有以下区域发展特征:一是少数民族世居地或聚居区。全国56个少数民族在三省毗邻地区均有分布,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113万(甘肃265万、青海280万、四川568万),主要覆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美美与共”,生生不息,互助发展,形成了互为环境,互为条件的生态性民族关系,既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保障,也保留了各民族特征和民族地位,形成和构筑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二是进疆入藏咽喉通道。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属于涉藏地区,承担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大任务。由于地理气候生态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单元、文明板块、文化特色,构建了河西走廊、藏羌走廊、河湟文化,是多彩多姿的国家“民族走廊”,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高地。三是地理地形条件复杂。由于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及其过渡地带,属于地质气象灾害频发地带,交通运输短板突出,旅游服务供给不足。
当前,甘肃、青海、四川毗邻地区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正处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支持甘青川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不仅可打破毗邻地区条块分割,有效解决原有各级各类示范区交叉重叠和多头管理碎片化问题,集中发挥生态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共同拓宽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新路子,对于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史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此,建议:
一、实行部省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即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国家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共同参加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携手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科学有效的共建机制。在严守国土“三线一清单”基础上,划定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地域界限,制定《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强化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品牌。
二、加大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加快建成兰合—西成高铁通道、兰张高铁通道,大力推进成都—格尔木、陇南—九寨沟、敦煌—格尔木铁路建设,支持在建的张掖—汶川、乌海—玛沁、兰州—郎木寺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推进碌曲—久治、肃北—德令哈高速公路和甘孜、武威机场及早开工建设,以内通外畅、高效衔接、综合立体的快速交通网,发挥甘青川三省毗邻地区“坐中连多”的区位优势,即位于新时代西部开发中心,与兰西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双城经济圈、大敦煌旅游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至北部湾城市群及东盟国家紧密相连,旅游资源高度互补。国家文旅部近期公布的十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中,有七条就贯穿甘青川三省地区,如中华文明探源、黄河世界遗产,黄河生态文化,红色基因传承,黄河乡村振兴之旅等。要加强旅游线路一体化建设机制,突出毗邻地区主题和文化片区,着力构建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及古遗址和博物馆综合展示体系集群,塑造多元融合的区域文化中心,共同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新时代黄河文化。
三、大力提升应急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积极建立和完善甘肃、青海、四川三省跨区域应急救援、消防安全、交通运输、电力通信协同机制,加强跨省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物资以及应急演练,切实提升跨区域保障能力。共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大数据、信息共享,在行业监管、公共服务、旅游安全、标准化服务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