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数字报首页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路明灯
——参加全国政协书院“从南梁到延安”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小结
2021年11月19日
字数:6,451
版次:03
  

□ 陈 青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全国政协为委员搭建的这个读书学习、交流思想、互学互鉴的平台,使大家既能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学习,轻松交流,各抒己见,活跃思想,也为“书香政协”建设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自11月1日以来,王军、崔景瑜等11名委员紧紧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分别从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事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通向碳达峰碳中和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等10个方面进行了领读学习,学习内容涉及面广,架构合理,既注重准确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具体要求,又注重结合我省在贯彻落实、探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特色工作,蕴含了领学委员的学习思考和深刻见解,使领读学习体现了严肃准确、生动灵活的特点。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读书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领读人讲解的各项学习内容发表见解、评论,并点赞支持,学习气氛热烈、活跃,涌现出了很多水平较高、思想深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体现委员所思所想的优秀评论,很多评论都能够启发思想,引人深思。可以说,通过全国政协委员读书平台的学习,使政协委员增进了学识,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思考;更好地凝聚了政协委员的思想共识,为委员资政建言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我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路明灯。围绕此观点,我与大家一起交流研讨,共同学习提高。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守护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陪伴着华夏儿女繁衍至今。但随着人类历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传统工业迅猛发展,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原有的循环和平衡,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攻城拔寨,闯关夺隘,形成了珍爱环境、呵护自然、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的良好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愿,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党的使命宗旨,关系人民利益福祉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条件。因此,满足人民对良好生态、生活环境的需要,也就成为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成为了践行党的使命宗旨的具体体现,成为了为人民谋求利益福祉的具体体现。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可以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神州图景,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必须和谐共生
  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人类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两百年前,有感于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改造,哲学家黑格尔曾发出这样的预言——“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
  两百年后的今天,这个预言已经变为现实的忧虑。“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污染猖獗,使得地球对于人类来说也越来越不宜居住,未来很可能看到人类必须与自己引发的自然灾害不断拉扯较劲。而随着人类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对抗自然,压制整个生态系统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冲动,就可能引发越来越多无法预期的危险副作用。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得用更激烈的手法才能操控生态系统,但也就会引起更大的混乱。”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他享誉全球的著作《人类简史》中这样写道。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发展道路,随着自身能力的增长,雄心与欲望的扩展,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的攫取与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已污染,未治理”,一度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定式。近年来,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一直是全球最为关注的热点。因此,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观念,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指出:“我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次疫情防控使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要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基于一条基于东方智慧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之路,为克服生态危机进行了新的伟大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三、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大家知道,我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40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在不毛之地的腾格里沙漠建起了绿色防沙带和绿色产业带,实现了沙漠变绿洲、绿洲变金山的转变,为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做出了重要贡献。“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既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推动了地区绿色、持续发展。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以战略定力攻克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对身边的生态环境好不好有着直观和切身的感受。因此,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有效回应人民对生态环境新期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近年来,我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祁连山生态治理大见成效,“兰州蓝”由“浅蓝”走向“深蓝”等等,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成绩斐然。今天的甘肃,从黄河之滨到祁连之麓,从雪域高原到黄土大塬,一幅山川秀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五、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自然界是一个具有自组织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重庆、武汉、南京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一直走到今天。新时代,我们要把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继续做好。”
  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及我省规划,深入推进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全面建立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等等,以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久久为功保护生态,努力让甘肃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六、用制度和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制度和法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必须依靠制度、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要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可以说,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过程全覆盖,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战略思维、强化刚性约束的法治思维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底线思维,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生态环境的决心和魄力。
   七、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遭遇环境挑战之际,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努力,构建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世界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为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如今,在神州大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我国已经走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定能迎来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