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的文化意蕴
2021年11月08日
字数:1,108
版次:04
魏然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赓续”一词频频见诸媒体,这主要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他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学习讨论中,有的同志对“赓续”一词感到陌生,不禁发出如下疑问:“赓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先说“发扬”“传承”,再说“赓续”?“赓续”一定要与“精神血脉”相搭配吗?窃以为,要想弄清“赓续”一词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先要溯源“赓续”的造字理据。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赓”和“续”是一个字。“续”繁体作“續”。赓,古文續。“赓”是会意字,由庚、贝会意,表示把贝壳或贝壳币连贯起来。“赓”是“续”的古文写法,本义是连续、继续。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庚有续义,故古文‘续’字取以会意也。”
要加深对“庚”和“赓”中“续义”的理解,还要进一步参看《说文解字》对“庚”字的解说:“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古代,天干与方位、季节有对应关系。庚,是十天干的第七位,定位在西方,对应秋天,故《说文解字》说,庚像秋天万物果实成熟的样子。《说文解字注》引《月令注》:“庚之言更也。万物皆肃然更改,秀实新成。”意思是说,万物到了秋天而变更,阳气收敛、植物枯萎,成熟的果实将作为新生命延续的种子。在农耕社会,种子是经济生活的命脉也是人们来年的希望。所以,“庚”和“赓”的“续义”不是一般的连续,而是一种内在基因的延续、一种新生和希冀。《尔雅·释诂》中说:“赓、扬,续也。”“赓”是连续、继续,“扬”是发扬、继承,《尔雅》把“赓”与“扬”作为一个词条合在一起解释,亦说明古人对“赓”的认识不止于延续,还含有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期望。
“赓续”属于同义复合词,较早见于宋代王安石《周礼义序》:“盖其因习以崇之,赓续以终之,至于后世,无以复加。”大意是说,人们学习、崇拜《周礼》,始终如一,后世达到了极点。可见,古人所言“赓续”强调自始至终地接续。这与“赓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是一以贯之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赓”和“续”都表示继续的意思,但细分是有较大区别的。“赓”是指事物一脉相承、自始至终、代代传承,“续”多指在事物后面或上面的再加。“赓续”比“继续”内涵深刻、外延丰富。
明白了“赓续”的造字理据和文化内涵,就会理解“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这句话,即不忘初心使命,传承共产党人不变的红色基因;要发扬革命者大无畏精神,光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要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谱写百年大党的新篇章,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这是“赓续”一词的深意所在,更是中华文字所承载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的时代表达。